在中国南方,杭州是最迷人的城市之一。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外,杭州美食(杭帮菜)是这座城市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说到杭州,首先想到的是当地令人垂涎的食物。任何体验过杭州美食的人都会怀念它的美味佳肴。杭州天气温和,所以当地人更喜欢口味温和的菜肴。在准备饭菜时,杭州人通常使用炒、焖和油炸的方法。大多数菜是咸的,但有些是甜的。杭州的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 油焖春笋”和“宋嫂鱼羹”。其他特色食品有“片儿川”、“葱包桧”和“叫花鸡”。
杭州菜分为湖上菜和城厢菜两种。湖上品种以鱼、虾或家禽等生食材为原料,采用爆炒、清汤炖或快炒的烹饪方法。这些菜口味温和,鲜脆嫩滑。城厢品种主要以各种肉类为原料,烹饪方法有蒸、焖、快煮、炒等。这些菜鲜咸合一。与偏甜的苏州菜和油腻的上海菜不同,杭州菜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清淡的味道是杭州菜的特色。此外,杭州菜可以很容易地借鉴其他类型的菜肴的特点,融合了全国各地的菜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杭州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正如一句流行的老话所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早在良渚时代,杭州人就知道如何用米饭和鱼烹饪食物,这可以被视为最早的杭州美食。当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视察中国南方时,他到了杭州,品尝了当地的美味。著名学者官员苏轼,字东坡,曾任杭州刺史。在他任职期间,他的“东坡肉”菜肴声名鹊起。823年,杭州刺史白居易在西湖乘船游览时宴请了官员元稹。从那时起,在西湖上划船享受盛宴成为杭州贵宾的一大享受。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杭州菜迅速发展并进入黄金时期。在那个年代,临安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它的特色是生意兴隆,到处都是餐馆和餐馆。西湖上的游览船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美食。最大的船只每艘可容纳100多人,而较小的船只可容纳约50人。在船上,厨师们为游客制作了各种美味的菜肴。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该市有17个著名的食品和原料市场。
在清朝,杭州菜的质量达到了新的高度。根据乾隆皇帝在西湖边的皇宫里的食谱,皇帝过去在皇宫里吃烧鸭丝、炒鸡片、炖豆腐和蜂蜜蛋糕。这些菜不是杭州菜的典型代表,但它们确实反映了该地区常见的温和口味。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阐述了杭州菜的文化、精髓和烹饪原则。
从宋朝的饮食文化书籍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杭州菜是如何制作的。书中对食物的描述是生动的,读者会嫉妒他们今天没有机会享受旧时代的美味佳肴。春季和秋季是游览杭州的最佳时间。在温暖的微风中,客人游览景点,品尝美味的食物。那里有许多著名的杭菜馆,如知味观、奎元馆、杭州酒家、楼外楼。在这些餐厅里,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一边欣赏着附近美丽的风景和水景,给人一种在天堂里用餐的感觉。
食物不分社会阶层。美味的食物是人们在吃之前渴望的,吃完之后会怀念的。在杭州,各种各样的地方菜肴是这个城市繁荣的商业、美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的一部分。“龙井虾仁”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许多餐馆都以这道菜为特色。这道菜以龙井茶的嫩芽,与虾仁搭配烹制,原料简简单单,虾仁与几叶绿茶之外再无他物,可谓简到了极致;调料也很少,三两种而已。煮好后,盛在白色瓷盘上。1972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杭州请尼克松总统吃了这道菜。
“片儿川”是杭州菜馆的一道特色主食。面的底料是咸菜肉丝笋片,次次现炒,而杭州人喜欢的倒笃菜是一切“鲜”美之源。底料炒好后,加三勺清水,笃菜与嫩笋爆炒的鲜就开始在锅里窜开,汤水一滚,三两碱面下锅,也是要滚几秒才能捞起,为的就是让面吃透那个“鲜”。一碗一烧,腌了一个月的笃菜,天地间自然发酵之美都收凝在这一碗中。何况,杭州人还喜欢在滚面过程中加点盐或者酱油,这就是他们家常的最爱。“饱”和“鲜”俱备,就是一碗好面。
据《徐州市饮食行业志》记载,“东坡肉”起源于江苏徐州,经改良后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更为人所知。这道菜的发展反映了苏轼的仕途。据传说,苏轼于1080年被贬到黄冈。由于当地猪多,猪肉价格低廉,苏轼发明了“东坡肉”的烹饪方法。1085年,他复职回到河南开封做官。然而,在1089年,他被调到杭州担任太守。在这里,苏轼推广了他最喜欢的菜。后来,这道菜流传开来,并在江浙两省流行开来。
“宋嫂鱼羹”在杭州菜系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著名作家俞平伯曾写过一首诗来赞美这种肉汤的美味。“宋嫂鱼羹”味道像蟹汤,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宋朝的一本书中,可以看到对肉汤的描述。在南宋时期,它是杭州的一道名菜。如今,正宗的“宋嫂鱼羹”可以在楼外楼、山外山和天香楼餐厅享用。杭州菜在历史上深受历代帝王的喜爱,如今在普通百姓中也很受欢迎。通过发展创新,杭州菜从1956年的36个,增加到2000年的48个,又增加到2006年的108个。而在民间传说中,杭州菜至少有5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