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新思想·共担新使命”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打造的特色党建品牌,旨在引领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扬“五干”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赓续首都规划建设的光辉历程,扛好落实首都规划建设的使命担当。
为进一步巩固“市区联动、委院一体”的特色党建体系,共谋共划为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献策献力,在第103个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乡村规划处党支部、房山分局第四党支部、市规划院城市更新规划所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始终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灾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6月25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乡村规划处党支部、房山分局第四党支部及市规划院城市更新规划所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实地调研房山区青龙湖镇及佛子庄乡。市规划院党委书记刘虹,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乡村规划处党支部书记、处长蔡晶,房山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燕新程,市规划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芩,市规划院城市更新规划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王崇烈参加活动。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为民交出满意答卷
近期,房山区村庄安置重建项目陆续完工,解决了灾区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殷切的关怀。大家首先来到了青龙湖镇北车营村,实地调研了北车营村宅基地安置房项目。青龙湖镇党委书记赵金龙表示,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支持下,安置房的建设有序推进、如期竣工,受灾安置群众基本完成选房,各类设施配置齐全的精装修新房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刘虹同志指出,北车营村宅基地安置房项目充分体现了规自系统、乡镇和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二十多套方案的择优比选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与受灾群众的多轮沟通和优化户型设计体现了设计为民的服务宗旨和情怀。
灾后村庄面貌一新,救灾精神历久弥坚
一行人实地调研了佛子庄乡“平急两用”房项目。在西城区结对帮扶支持下,佛子庄乡综合文化室被改造成为具有应急保障设施和综合文体活动空间等功能于一体、达到零碳理念标准的平急两用房示范项目,充分体现了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将韧性思维、风险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新等各个环节,提高安全保障、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能力。
随后,大家来到了房山分局第六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六所的同志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期间沉着冷静,在脱险撤离的同时保住了重要工作档案,表现出了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基层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燕新程同志号召大家要树牢“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发挥“五干”精神,挺膺担当,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家一致认为要在工作生活中学习发扬这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用行动诠释着担当、用决心书写着奉献”的精神品质。
重温誓词牢记使命,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佛子庄长操村的房良联合县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房山良乡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一个缩影。党员同志们追寻红色足迹,在房良联合县政府旧址重温了入党誓词,发誓牢记初心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勇毅前行、接续奋斗。旧址旁的红仓民宿是由闲置粮库用房资源改造的粮仓主题精品民宿,是利用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大家详细地了解了项目更新情况。随后,一行人前往了上英水村。该村利用闲置农宅,逐步将其改为民宿,发展村庄产业,以“一宅一味一村一品”的方式打造出了环境优美、功能现代、风格鲜明的民宿品牌。这一举措通过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赋予闲置农宅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同心聚力,共谋房山建设新篇章
调研结束之后,大家前往上英水村村委会开展座谈讨论。房山分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刘琳琳介绍了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及五乡联报工作进展。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形成了“市区联动、委院一体”的规划合力,推动组织建设共鉴,实现业务工作互促,助力成果提炼共享;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快速高质量完成宅基地平移安置点选址,高效高水平完成宅基地建筑设计;三是坚持着眼长远,全面提升韧性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时编制完成了《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全速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审。
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刘涛、张舵、张威、王星杰及专项服务专家张鹏岩依次分享了在分局挂职期间的工作收获和体会,他们坚持自身做枢纽、业务当桥梁,呈现出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笃定的工作态度,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做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挂职干部的担当作为。
乡村规划处表示,将继续深化共建形式,以“十个一”为抓手,积极谋划、统筹研究,持续发挥好机关处室在乡村振兴和规划管理的服务保障作用,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本领,全力助力区域发展。房山分局表示,将坚持以党建带重建、以党建促振兴,发挥好支部共建的聚合效应,全面提升基层规划自然资源各项工作质量,为首都西南门户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刘虹同志代表市规划院党委指出,要不断深化“处室—分局—院所”三方共建模式,深入总结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肩负起“共学新思想 共担新使命”的职责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首都新篇章做出规划人的贡献。
本内容由乡村规划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房山分局、市规划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