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新理念。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人类历史上因生态而兴衰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战争的原因也是与生态分不开的,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复活节岛的孤寂、楼兰古城的衰落等都令人扼腕叹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创造出新产业、新业态,使传统产业重塑势在必行。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赓续负责的高度来谋发展。这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更是人类共同命运的体现。
对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来说,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绿色” 成了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在以往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人们自觉 或不自觉地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看作矛盾的,强调其对立关系,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然而,实质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无法分离、相互促进的整体。经济发展, 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与资金支持,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与动力支持。只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 境的良性互动,才能构建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程,也同样是选择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特殊历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用绿色发展书写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绿色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等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我国发展到新阶段的大势所趋。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企业可以通过对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以适应人们对产品数字、智能、绿色等方面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帮助企业实现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创造的转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孕育出以绿色、智能等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在此大背景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建设生态文明,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一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减碳、减排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自身的缺位、越位、 错位等问题。三是处理好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完成碳达峰,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从中央到地方既制定了远景目标、长期规划,又设置了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以长期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以战术目标实现支撑战略目标达成。
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碳交易市场持续保持活跃。我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持续贡献着大国智慧和展现着责任担当。可以这样讲,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强劲动力。
谢伯阳 主编
ISBN:978-7-5227-3309-8
定价:10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组织绿色发展各方面专家学者对绿色发展前沿问题进行探讨。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和分析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沿习2023年报告的结构,分为总报告、理论探讨、绿色空间、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实践和案例篇等。聚焦氢能源、绿色空间设计、碳市场管理、企业碳管理、数据知识产权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与净零碳排放等。
作者简介
谢伯阳,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EP)等。
★ 重磅荐读 ★
推荐图书
★
《“双碳”目标下环保政策研究:作用机制、实证效果与路径优化》
李少林 著
图书简介
本书在中国实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聚焦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提升环保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围绕能源转型、机制设计、技术创新、制度改革和资金投入等关键领域,在划分环保政策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能源替代、市场发育、数字经济、清洁转型、环境信息披露、能源供给侧改革和财政支出等视角,对“双碳”目标下环保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剖析和实施效果检验,为全面提升环保政策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效能提供路径优化的依据与参考。
《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3)》
孙传旺 编著
图书简介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部署下,切实找准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主环节和发力点,是地区“双碳”工作部署的题中之义和长期重点。作为《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系列的第三本年度报告,本书从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政策、2023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的省市表现、地方加快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成效与亮点三大方面,系统整理并归纳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在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出台的碳中和政策举措与成效亮点,并从地方低碳发展能力的视角研究了各地区推进碳中和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条件。本书是笔者研究、理解碳中和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够为碳中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及对碳中和问题与政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也希望本书可以为广大政策制定者提供价值参考,有效服务“双碳”事业的纵深发展。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设的非技术创新》
蒋尉 著
图书简介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 ,而城市则是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本书紧扣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精神,结合三批低碳试点城市开展案例研究,以多层治理为理论框架,从非技术创新的视角,探求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效的多层治理机制和评价体系。这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并具有实践创意。
本书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治理模型构建二维结构框架,厘清以地级市为基准层的城市低碳治理结构,从非技术创新的角度构建低碳城市治理结构模型和评价体系。研究确定地级市为基准层,建立二维结构模型,即在纵向层面,从国家—省—市—区—乡镇—社区—居民和企业链条,分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政策传导、实施和反馈机制;从横向层面,解剖不同部门和机构,政府、企业、公民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
史丹 李鹏飞 等著
图书简介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本报告以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标杆城市——上海为例,通过评估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明确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发展等核心因素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深入分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减排潜力和路径,为超大城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借鉴。
《蒙古能源“双控”与“双碳”目标协同效应研究
》
朱守先 张月峰 高国 杜国义 等著
图书简介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能源“双控”与“双碳”成为各地区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本书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识别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评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影响及未来风险;结合国家、区域和地方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内蒙古能源“双控”与“双碳”目标政策和行动方案,进而设计内蒙古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控制重点企业和盟市分解方案。内蒙古通过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分解落实能源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峰值预测预警机制,以期达成能源“双控”与“双碳”目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高成长企业碳达峰行动》
郑琼洁 谢庆 等著
图书简介
本书重点探究高成长企业如何助力碳达峰行动。在“概述篇”,首先对碳达峰行动的企业责任进行研究,并梳理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碳中和目标、主要发达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经验、中国碳达峰行动的扶持政策等。在“案例篇”,根据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选择15家高成长企业案例,探究这些高成长企业在碳达峰行动中做了哪些事、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在“路径篇”,从科技、财税、碳交易三个视角,研究如何支持高成长企业碳达峰行动。
《中国西部能源产业升级研究》
胡健 焦兵 张文彬 等著
图书简介
本书研究了创新驱动和环境约束视角下中国能源产业升级问题,研究主题包括资源环境因素内生化理论模型构建与分析、化石能源产业清洁化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链延伸、能源—环境—创新系统耦合和协调发展、中国能源产业政策量化评价等内容。本书的研究内容为新时代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能源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为全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了差异化政策设计,并对配套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提供了一揽子总体方案设计与评估。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
蒋金荷 著
图书简介
本书以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经济转型为主题,阐述了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政策工具和最新研究前沿,以及主要经济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行动措施,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机制、路径和政策体系问题,以退田还湖还湿试点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了气候治理与绿色转型的协同效应。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的学者、专业人士参考。
《价值链攀升、数字赋能与绿色发展》
吕延方 王冬 著
图书简介
《价值链攀升、数字赋能与绿色发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资助。全书共分十二章,涵盖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位置和地位、全球价值链与碳排放、全球价值链与收入不平等、全球价值链与产业竞争力、数字全球价值链测度构建与特征、全球数字服务网络布局及我国地位、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影响机制、数字服务出口风险、挑战及对策建议、贸易与绿色发展、全球价值链与生态链的耦合系统等内容。该书以“十四五”规划“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目标为指向,以“价值链攀升”“数字赋能”“绿色发展”为研究主线,寻求价值链攀升、绿色生态发展、数字技术提升的协同共进思路,服务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贸易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研究》
段艳丰 著
图书简介
现实发生的生态危机及其各种挑战促使人们探寻新的发展道路,从而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境界。在中国如何实现绿色转型的语境和背景下,本书聚焦中国绿色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及有何价值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