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共筑教育梦——交融式集团化访学引领教育援藏新纪元
2024-06-30 21: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4月22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30名优秀高二学生,满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的列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学习,更是北京拉萨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标志着“交融式集团化访学”这一全新教育援藏模式的探索正式启动。

抵达北师大燕化附中后,学生们很快便融入了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克服了时差、饮食差异等困难,迅速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节奏。在课堂上,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认真记录着老师们的每一个知识点。在课后,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们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和技巧。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仅让他们收获了知识,更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题特色课是此次访学的亮点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程。通过专题研究、项目实践等方式,学生们亲身参与到知识的创造和应用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魅力。格桑德吉同学表示:“专题课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各个学科的内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些都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们还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游学实践活动。他们来到了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亲身感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旦增琼乃同学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我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6月3日,第六届京津冀石墨烯热管理产业链大会在北京房山区燕山体育馆举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石墨烯这一科技前沿领域,深入了解了石墨烯材料独特的性质及其在热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贡觉米彭同学兴奋地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对石墨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去大城市求学的想法。我希望将来能够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交融式集团化访学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北京拉萨教育行政部门和北京援藏指挥部的关心支持。项目不仅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生动践行,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体现。

“我们两所学校通过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等方式,实现了双方在教学、教研、管理、校园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北师大燕化附中党委书记车丽梅介绍,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双方的教育水平,更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据了解,交融式集团化访学作为一项创新的教育合作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举措来深化京拉两地教育交流。通过构建联合教研活动机制,两地教师得以频繁互动,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还通过定期的联合教研活动,让两地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教学环境和学情,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访学课程计划和考试训练方案。

访学系列课程的开设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除了涵盖国家课程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精心设计了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这种课程设计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项目还邀请了北京市的名校名师前来授课,为两地学生带来了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交融式集团化访学还特别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探索。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项目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比其进步与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种全程化的学习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双向提升,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指导。

同时,项目还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通过班会、党团课等多种活动形式,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交融式集团化访学还通过项目合作交流管理经验,提升了两校在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德育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跨区域的合作不仅为两地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今年8月,北师大燕化附中也将派出40名学生采取独立编班和混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访学。在交融式集团化访学的推动下,两校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援藏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书写着教育援藏的新篇章。


作者:

北京援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