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长廊换新颜
公共区域添新装
单元门前展新貌
......
今年以来,酒仙桥街道各社区
环境、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升级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
让居民的生活有了新惊喜
今天,桥桥带您走街串巷
继续关注家门口的那些“小确幸”
大山子社区公共空间迎新景~
“改造后的长廊变得更好看了,环境也更好了,平时没事大家都喜欢来这里聊聊天!”近日,大山子、大山子北里社区公共长廊焕然一新,居民锻炼休闲的“老地方”又回来了。
在大山子西里10号楼旁,有一处风格简约而古朴的休闲长廊,这里曾是备受居民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随着时间推移,长期的风吹日晒导致长廊油漆脱落,材质褪色,木架横梁也出现了老化,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大山子、大山子北里社区发挥党建品牌“星耀五暖”作用,通过“暖小议”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征集居民对于长廊的改造意见。
“怎么改、怎么建居民说了算”。
在征集改造需求过程中,有居民提出希望同时能在大山子南里6号楼前的空地修建长廊,并增设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方便居民活动。
△大山子西里10号楼旁文化长廊翻新前后对比
大山子、大山子北里社区党委积极响应,立刻组织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最终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决定在社区新建一处文化长廊,并对大山子西里10号楼旁的长廊进行更新升级。在多方的配合努力下,经过十天的施工,大山子西里10楼文化长廊的翻新工作及大山子南里6号楼前文化长廊的新建工作已顺利完工。
△大山子南里6号楼前新建文化休闲长廊
改造、新建后的长廊顶部设有全面覆盖的遮雨顶棚,底部还安装了休闲长椅,不少居民坐在古香古色的长廊里下棋、聊天。如今,休闲长廊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憩娱乐的空间,还兼备居民议事厅的属性,居民可在此议事协商,为家园改造献计献策,真是一举两得!
#楼门扮靓 墙面“换装”
银河湾社区“秀”出宜居新形象
近日
走进银河湾社区大山子南里11号楼
干净整洁的楼道环境
让人眼前一亮
拾阶而上
一幅幅“礼义孝廉”的文化品牌
让每个楼门更显文明之风
△大山子南里11号楼旁特色楼门文化
为美化社区环境,提升居民凝聚力,银河湾社区持续推进楼门文化建设。在“扮靓楼门”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动员居民,集思广益征集方案,并开展协商议事会,让居民用自己钟意的风格,装点扮靓楼门,秀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前后对比
经过多方协商,社区决定以大山子南里11号楼为试点,楼内四个单元门分别对应“礼义孝廉”,打造特色楼门文化品牌,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品质。建成后,在“楼门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小区邻里间打招呼多了,感情也更融洽了。楼门文化以无声胜有声的形式让楼道“活”了起来,将原本黯淡普通的楼道改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促进了社区和谐共建。
#新建凉亭放光彩
电子球场社区为民服务有“凉”方~
入夏以来,天气渐热、骄阳似火,为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电子球场社区于一街坊5号楼、六号楼之间新建成一处休闲凉亭成为老街坊的好去处。该凉亭不仅提升了小区“颜值”,更为大家撑起一把遮阴挡雨的“爱心伞”。
电子球场社区的一街坊为老旧小区,且退休职工、老年人居多,受“先天条件”不足的影响,活动场地十分有限,老年人每天步行至固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十分不便。
△休闲凉亭施工前后对比
社区工作人员在与居民聊天过程中了解到居民迫切需要新建一处休闲凉亭,满足老街坊们的日常活动需求。了解到情况后,社区立即组织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议,认真研究讨论。“拥有一个家门口遮风挡雨的公共娱乐休闲场所,是小区内大多数老人心中的期盼,咱们必须抓紧落实。”为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事,社区党委将此项目纳入到今年的民生改造项目中。经过多方选址、设计、施工,最终,崭新的凉亭呈现在居民眼前。
随着夏日来临,老人们可以坐在凉亭内休闲聊天、下棋了。新的凉亭不仅成为居民的“遮阳伞”,也成为邻里之间维系感情的“幸福驿站”。
下一步,酒仙桥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开展社区“微改造”,实实在在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全力营造安全、有序、宜居的家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