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
一条坝河融会贯通
一场人生明艳惬意
曾经刻板的印象里
东坝似乎是以繁华朝阳CP而存在
第四使馆区、第二三里屯
下一个CBD、下一个798?
古时,东坝漕运繁盛、商贾云集
在全国城镇化大浪潮中
它经千年蜕变
成为北京朝阳与世界的通道
活成了今天的“现象级”故事
老东坝2000年延河生长
新东坝如邻家有女初长成
逆风翻盘千岁小鲜肉——
东坝
只做自己!
什么是北京东坝?
东坝,大名“东坝乡”。北京市朝阳区下辖乡,地处朝阳区东北部,总面积24.6平方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4千米。下辖32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展开北京严密方正地图,北京西边与东坝位置高度相对的是颐和园,如两颗明珠,东西相望。
在老朝阳人的印象里,东坝很远,东郊以东,似乎是朝阳的“边缘人”。在东坝人的生活中,北邻中央别墅区,南邻青年路商圈,向西走便是北京人的松弛乡——亮马桥。15分钟车程直达东三环,拐个弯就上了东五环。东坝位于北京市东五环路和机场二高速中间地带,已经试运行北京地铁3号线,在辖区内有东坝南站、东坝站、东坝北站。路网持续升级的东坝,从“边缘”走上C位,成为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两大枢纽机场的枢纽。
东坝,缘河流而生
坝河自西向东,贯穿东坝乡辖区,在中国干涸缺水的北方,就犹如一条脐带,孕育滋养着东坝的过去、现在、未来。
因坝河得名
古时,现坝河所在的区域地势低洼、水量充沛,留下众多池塘河道等,使附近一直绿草丰茂。辽金时,人们就开始利用京城东部的河道漕运粮食,附近河道的作用逐渐显露。元代,为了解决中都到通州之间的运输问题,郭守敬提议扩建治理金漕渠,提出了“开玉泉水以通漕运”的策略,至元十六年,此河道水源不畅问题更为突出,遂开凿坝河。为了扩大漕运能力,在河中设立七座闸坝,又沿河建仓储备漕粮,其中郑村坝最为重要,到了明朝被称为“东坝”,东坝乡由此得名东坝。
漕运发展带来繁荣基因
坝河的开凿,将沿河区域带入了漕运大发展的时代,东坝作为坝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漕粮运到这里后,船夫把粮卸下船再运到下一闸的船上,坝闸周围的村子,聚集了大量船夫、脚夫,他们枕靠坝河而居,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商贸逐渐繁盛起来。清代坝河漕运停止后,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习俗依然保留了下来,京东重镇地位一直保持到解放初期。
河流给了东坝外向的眼界
千年来,坝河犹如一个低调船夫,摇桨助东坝渡时代风云。有了坝河,东坝人就有了向外看世界的眼光,为朝阳开创了不少先河,翻看东坝历史,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走马灯般在眼前经过,他们串起了一段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成为这里最浓重而亮丽的底色。
郑村坝之战
明朝时,这里打响过一场“郑村坝之战”,可谓决定历史。燕王朱棣妙引入外援,以8万燕军打败了50万明军,雄霸郑村坝,不但斩杀了数万明军,还夺得了2万匹战马,获得钱粮无数,在东坝留下了朱棣逆袭的巅峰之战。
郑村坝的“郑”=郑和的“郑”
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朱棣为表彰功臣马和,在郑村坝为其赐姓“郑”,有了后来七下西洋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此后,郑和在航海领域中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刷新了明朝前的世界航海记录,建立政治秩序、拓展朝贡体系、开拓海外贸易,以郑村坝赐名为起点,开始了“走出去”,冲向了世界的外交之旅。
狮中之王“金铃舞狮”
清代时,东坝舞狮人技压群雄,博得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封大壩马坊堡子北门的狮子为“金铃祖狮”,此后,东坝狮子尊享了狮中之王的独特地位。如今,这两具狮子头还被保存在首都博物馆中,东坝舞狮的绝活也被更多关注。
中德友好人民公社
东坝人很早就见过大世面,很早就有了国际视野。1958年,朝阳区成立朝阳人民公社,东坝为朝阳人民公社第三管理站,后在此成立中德友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公社。五十年代末,多位德国政党领导走进东坝。时任东德总理奥托·格罗提渥参加了中德友好公社的命名仪式,史称“小中德”,时任人民议会主席约翰尼斯·狄克曼率民主德国代表团访问友好公社,德累斯顿(东德)交响乐团到朝阳区中德友好公社进行慰问演出,成为两国友好的一段佳话,也为东坝在国际化发展中积累了不少涉外经验。
教育
东坝通往世界的“另一条河”
“从朝阳的第一所中学到第一所北京中学”,教育优势一直都是东坝的王牌。1951年,东坝地区中学班升级为北京市第十六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朝阳区建立的第一所中学。
时光穿梭,2017年,一所以“北京中学”命名学校落地东坝,如横空出世的黑马,一跃成为北京东部的优质教育资源。秉承“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办学定位, 成为独具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与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
从朝阳区第一所中学到第一所北京中学,东坝承载了朝阳教育的发展变迁,如今,人朝分东坝学校、北京市朝阳区燕京实验中学等民办名校也纷纷入驻, 吸引了不少“鸡娃”父母来东坝定居。
东坝,千年历史
见过繁华排场,更见过大世面……
教育的底蕴和开放的视野
让今天的新东坝添了
“匠心”与“才情”
中国电影制作基地
《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八佰》《战狼》《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等上百部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从东坝走向世界。
近些年,在城乡建设升级的过程中,东坝通过老厂区的改造,打造了郎园Station、七棵树创意园等特色园区。陈思诚、曾保平、白一骢等名导聚集,合计影视相关企业近400家,入驻的影视制作企业承担的影视剧后期制作产量,占全国近60%份额,产业集聚规模在国内遥遥领先。一部作品只要把剧本放在东坝即可成片,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也让东坝冠以“中国电影制作基地”的称号。
改造后的产业园
也因精致小资的氛围
成为网红的citywalk路线
被贴上了
#仓库改造转型升级#
#后现代工业风#
#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京城爆火网红打卡地#众多标签
北京人自己的柏林
影视产业的繁荣,在东坝聚集了一批电子音乐爱好者,让东坝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不少。一位时髦年轻的音乐人说,“不是德国去不起,而是东坝更有性价比。”
老厂房改造出来的电子乐俱乐部,浓郁的工业、硬朗和冷峻感呼之欲出。
舌尖上的东坝
送进皇宫的东坝驴肉
东坝人开阔明艳,自然是爱吃又会吃。追逐东坝的美食历史,最具特色当属驴肉。东坝驴肉起源于漕运,码头上常有因拉货过度劳累而死亡的驴子,当地人便将驴子宰杀吃肉。当地老人说,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刘塘在东坝修公主坟时,结识了北门的东坝人刘荣,俩人一见如故,刘荣在家特备驴肉款待刘塘。刘塘品尝驴肉后,满心欢喜,赞不绝口,还带进了皇宫。几经改良,东坝驴肉的色、香、味上了一个新档次,东坝驴肉名声大震,销量巨增、城乡食容慕名而来,供不应求。
如今,东坝美食可不止驴肉。先后开业的金隅嘉品Mall、东坝万达广场,聚集了少美食、首店。不俗的品质,也透着朴实的生活气,“人均一百在东坝几乎可以招待外宾了。”浓浓烟火气里,装着这区域朴实的良心。
咖啡+万物
根据《朝阳区咖啡消费调研报告》,朝阳区每万人拥有咖啡馆2.63家;而在郎园Statoin每万人拥有咖啡馆数量是朝阳区平均数量的15倍!《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咖啡市场最发达的上海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1.35家,而郎园Station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307.69家,是上海的228倍。一头扎进郎园Station,咖啡+万物的跨界,简直是咖啡爱好者的不二乐园。
东坝的灵气
如今的坝河沿岸,也成了北京最高质量的滨河绿地。95公顷的绿地系统,5公里滨河骑行绿道,从中心公园延伸出4条绿廊,可以直接接入未来的居民区。周末野餐、骑车、跑步、遛娃……生活方式走起。坝河滨水空间、坝河休闲公园,持续为东坝增添了隽永灵气,河流静静流淌,继续以现代的方式滋润着东坝的土地,传统与未来交融、绿意与活力并存。
通达如河的“国际坝”
因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住房性价比高,定居东坝,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或是初入北京的第一居所、或是居住环境改善、或是搬到东坝避世......过去几年,东坝在北京房地产的销量中显示出不俗的表现。
到底该如何定义东坝?
第二个三里屯?下一个CBD?
这些都将成为焕新东坝发展的机遇
当前,位于东坝地区的第四使馆区正建得如火如荼。
未来,外交馆舍、外交办公大楼、外交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河道、绿道、慢行步道无缝连接,前不久,东坝乡更是与埃及新首都管理局签署使馆区建设国际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使馆区建设方面互鉴经验、共享成果。东坝也因第四使馆区的规划全面按下了加速键。
不久的将来,逛完了亮马河,从亮马河北路起顺着天苇路前行,东坝的高品质消费空间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世界街区的时尚即将汇聚东坝,以东坝大街为活力发展轴线、以坝河和北小河特色水绿空间为活力纽带、以东坝中心公园为生态核心的一站式国际文商旅目的地。
未来多轨交汇,始于东坝可瞬达城市各中心,它们将带着东坝走向世界,东坝也正逐步成为连接东方与世界的交汇点。
这里是东坝
过去,坝河安安静静地流淌
现在,坝河在太阳下闪烁粼粼波光
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国际化东坝
常常争抢世界的目光
我年轻的时候,东坝很老
现在我老了,东坝变年轻了
——一位东坝老住户说
返老还童的东坝
只是北京朝阳城乡巨变的缩影
年轻的东坝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