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底,16岁的李全占参军入伍,他在部队学习、提干、入党,一干就是18年。部队的生活经历,深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塑造了他坚韧不屈、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他严格执行党规党纪,乃至转业后的工作、生活,面对无数选择和诱惑,他依然坚守本心,向着自己坚守的目标努力前进。
驻扎狼牙山 努力表现争入党
“当时我在呼家楼中学上初中,恰好赶上招兵的人来,我就报名了。”李全占回忆说,当时父母有事回老家,他要上学,所以当兵走之前,没有亲人送行,在邻居家吃了一顿便饭,就出发前往部队。
年轻时的李全占
李全占所在的部队负责制作军用地图。在同期兵中,他的年龄比较小,老兵带着他,手把手教他学习技术、训练、整理军务等。老兵们的关怀和帮助深深地影响着李全占,“那时候年纪小,知识少,所以就觉得应该像老兵学。”李全占说。
1971年,部队进驻狼牙山。没有营房,他们自己建,没有材料,他们自己找。“炸山取石,我一个人点十几个火药。”李全占说:“害怕?那时候就一个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害怕就觉得丢人。”
冬天的山里非常冷,但是,战士们干起活来热气腾腾,“棉袄湿了,又干了,但是根本没有累的感觉,大家都比着干。”那一年,李全占18岁,他写下了第一封入党申请书。他说时间久远,具体的内容记不清了,但是他记得没被通过的原因是不够深刻。
李全占在边防线
“入党一直是我的梦想,那时候就觉得共产党员和其他人就是不一样,我要向他们学习,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李全占说,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还要努力做得更好。
怎么做?因为部队是非战斗部队,打仗立功的机会赶不上了;因为处于深山之中,做好人好事的机会也不多;打扫卫生这些活,大家都在做。于是,他“黏”上了炊事班,只要自己没有任务,他就到炊事班帮厨,从打扫卫生、摘菜、洗菜到切、炒,他成了炊事班的“编外人员”。“我的厨艺就是在这个时期练出来的,我们家都是我做饭。”李全占自豪地说。
山洞中工作 入深山坚定使命责任
部队驻扎的狼牙山是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抗日跳崖的地方。他们曾邀请五壮士中的幸存者葛振林老英雄到部队讲他们的革命故事。李全占深深地为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动。
运载测绘汽车的专列(李全占供图)
李全占和战友曾沿着五壮士的抗日足迹,深入山林,他们见到深山隐居的老人,说着听不懂的方言,以为还处于战争年代。他们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劝说他们重回社会,可是,只有几个人走出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在山中隐居。
他们来到曾经救下葛振林、宋学义的村子,“村子很穷,经常停电。”李全占说,当年部队转移,许多伤员留在了村子,后来他们成为了村子里的村民,靠着种地为生。李全占和战友会拿着剪刀推子,利用休息时间到村子里给村民理发,帮着干点农活。
李全占感慨地说:“看到他们,就更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李全占在边防哨塔
当时,李全占的部队处于战备状态,他们工作在山洞中,“大夏天也要穿着棉袄在里面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坚持了5年。
1974年,20岁的李全占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全占说:“入党之后,感觉自己身份就不一样了,无论说话、做事,都要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艰辛创业 非凡老兵恪守党员责任
几年后,李全占在部队机关负责招兵工作,1987年,他转业到外经贸局工作,在此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夜大学习对外贸易专业,成为第一批夜大毕业学员。后来,他调到国企上班,曾在多个部门担任主管,在此期间,他拓宽了视野和人脉,对经商有了兴趣。他本来有机会调回机关工作,但是,他选择留在企业发展。
李全占(右一)获得“光荣在党50年”荣誉勋章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创业的浪潮席卷而来,在国企工作多年后,李全占开始自己创业。因为有着对外贸易的经验,他做起进口化妆品的生意。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哪怕大的波澜未见,小的波折也会经常遇到。李全占从零起步,克服困难,让公司渐渐步入正轨。
李全占(二排左三)参加首都老兵志愿活动
2020年,因为身体的原因,李全占关闭了公司,67岁的他正式宣布退休了。李全占来到时代庄园社区报到,社区书记希望他能够参加社区党委组织的活动,多做一些贡献,带动更多人,他欣然答应。
李全占积极参加社区党委组织的学习和志愿服务,带头学习党课。“回想我这几十年,我就觉得有两件事:一是当兵,二是入党,让我这一生受益匪浅。”李全占始终认为,自己要对得起这两个身份。回顾过往,从部队到地方,从上班到创业,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却始终如一,坚守底线,他没有辜负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