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
眼里有光
与居民相伴、为居民服务
他们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爱的地方
帮助居民解决每一件最重要的“小事”
他们就是劲松街道的社区工作者们
一幕幕暖人心弦的瞬间
一个个温情脉脉的场景
都值得我们铭记
从今天起,劲松街道特别推出
《社工心语》栏目
收录“TA们”的故事说给您听~
本期节目
劲小松带您走进
百环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
谢芳菲的“聊家常”故事
“聊家常”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聊起来、聊得投机并不容易。要想聊得投机,首先得自己“肚里有货”。
“小谢,又来啦”
七月的午后,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与往常一样,谢芳菲与同事一起在去入户走访的路上,“李阿姨,您这是买菜去”“王叔,又锻炼呢”“张姐,您家孩子快放假了吧”......谢芳菲平时喜欢和居民聊聊家常,她的脸上永远挂着灿烂的笑容,用快乐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居民亲切的回应“小谢,又来啦”,对她来说,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谢芳菲是2022年来到百环社区工作的,一直专注在“接诉即办”岗位上,她对待居民的每一个问题和诉求都充满了真诚和热情,通过积极沟通来解决问题。“其实无论是民政、计生还是‘接诉即办’工作,都要去与居民进行多联系、多沟通,没事儿多去和居民聊聊家常,才能去了解居民的需求,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在谢芳菲的理解中,社工是一份以心换心的职业,即便无法帮居民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仍然可以在陪伴中给予大家一份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而居民温暖的回应,给予了她信心,始终鼓励着她前行。
“有事问小谢就对了”
谢芳菲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接诉即办”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回应和处理居民诉求。在日常工作中,她也会认真学习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以便能及时解答居民诉求。居民的大小事都是她所关注的,谁家有孤寡老人、谁家有失业人员、谁家有了难题,她几乎都了然于心,是大家心中排忧解难的“万事通”。
有一次,谢芳菲在跟居民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位家长的孩子要“幼升小”了,对方正在为选择学校而发愁,不知道孩子适合报考朝阳区哪几所学校,正好谢芳菲有线上查询的方法,就立刻着手帮忙解决了。之后这位家长有什么事情都会找她来咨询,看能不能帮解决,慢慢地便熟络了起来。“只有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更快地解决居民问题,总之,跟居民聊家常看似简单,首先得自己‘肚里有货’,知道的东西多了,才有话题和谈资,才能更好地和大家互动交流,慢慢地居民也会愿意跟你聊,能够去信赖你,”谢芳菲笑着说道,“比如你跟社区的叔叔阿姨聊的可能就是革命史,跟有孩子的居民聊的可能就是孩子上学问题,其实只有这样才能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创造新话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
“说话是一门艺术”
回想初来社区之时,作为一名“新手小白”,谢芳菲对社区居民的情况一无所知,对怎么和居民打交道更是一窍不通,“一切皆为零”是她最初始的状态和感受。于是谢芳菲开始和同事交流取经,观察同事的工作方法,去走访、去探索,逐渐地便熟悉起来。如何能够与居民有深层交流,说说交心话,为居民办好每一件身边事,是她始终坚持探索的方向。
“我本身还属于说话比较直的一个人,我这嘴也快,说话频率也快,很多时候说话的语气对方受不了,其实我总觉得自己有欠缺,才会往聊天上琢磨,慢慢地通过观察和学习,发现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才能真正将关心传达给居民,”谢芳菲说道,“最开始处理过一个交通事故的调解案例,诉求人让我们帮协商赔偿的问题,由于没有事先安慰对方,反而让对方要出示交通事故处理单,导致对方生气,之后想了想,如果我当时一上来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先进行慰问,不要只针对事情去进行回复,可能结果会好很多,后来经过深入沟通,终于误会解除,直到现在我们的关系都还挺好。”
“只有深入居民群众中,从与居民聊家常中了解大家的情况与诉求,主动‘破冰’沟通才能推动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在谢芳菲看来,萤火虽弱、却能照亮光明,微光虽小、也能汇聚成炬,通过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才能探索群众诉求的解决良方,把群众工作做到心里做到家。
平凡的岗位
最美的坚守
TA们就在我们身边
用行动守护美好家园
用爱意点亮幸福生活
润物无声
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