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连续十年累计选派了66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支教工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跨越两千多公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始终牢记“明德至善 好学力行”的校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投身到新时代伟大实践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浪潮中。
2023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8名志愿者初抵都安职教中心,一年里,他们躬耕教坛、启智润心,以实际行动为都安教育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矿大青年的青春力量!
1
夯实思想根基
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
作为一支“全党员”先进团队,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淬炼鲜明品格始终是研支团的优良传统与重要任务。自抵桂以来,他们集中学习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等,积极参与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参加都安职教中心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开展好党建带团建工作,先后参加2023-2024年度广西西部计划志愿者岗前研学营暨“青马工程”广西西部计划专项研学活动、2023-2024年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西部计划专项培训班。
2024年6月,研支团志愿者在参观黄文秀纪念馆时,再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他们在一年的支教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脚踏实地、担当作为。
2024年7月,研支团志愿者刘烨雷积极响应都安县委号召,参加仙埌社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和受灾情况。研支团志愿者们在支教工作和生活中勤学苦练、凝心铸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
教书育人为本
践行初心使命
一年来,8名研支团教师累计承担高一年级20余个班次、3个学科门次、3800余节课程,任教学生覆盖2000余人。每一名研支团教师严格做到进课堂必备课,他们的课堂坚持实践导向、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个人魅力,营造了既有严肃学风又有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实践之外,课后学习是研支团教师持续不断磨炼教学本领的重要途径。他们认真参加教研活动,作为新学员加入职教中心新入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发挥专业特长协助举办技能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从中更加懂得了“教学相长”的真实含义。
此外,研支团教师承担高一年级7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刘烨雷兼职团委副书记,许隽翌兼职学校办公室干事。研支团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五育并举,班会课、团辅课、素质拓展、实践调研、谈心谈话等引领学生成长的方法层出不穷,军训、运动会、校园竞赛等活动中也总有他们悉心陪伴学生的身影,研支团教师始终倾力帮助学生们筑梦、追梦、圆梦。
一年来,研支团教师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知识启迪学生智慧、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理想
3
依托团学阵地
密切联系青年强思想长才干
研支团教师以团学工作为主要阵地,注重思想引领,悉心培养青年学生,成为了学生们口中备受信任的“思政课教师”。他们全年面向团员和青年讲团课共7次,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宣讲活动。此外,他们指导学生提交规范的入团申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领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针对职教中心学生实际需要,研支团教师结合过往学生工作经验、整合高校资源,积极参与团学工作,真正做到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工作生活中富有青春气息和青年思想的他们迅速成为了青年学生们的好朋友,他们这样团结青年、依靠青年,焕发职教中心学生会新活力。
研支团教师与学生们一道以创新进步的思维推动学校社团向优发展。刘烨雷、梁季月分别担任职教中心国旗护卫队、广播站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老师。过去一年,国旗护卫队圆满完成新生军训、开学典礼、校运会、每周升旗仪式等活动的护旗、升旗任务;广播站在铃声播放、通知播报等工作中表现优异,并新开设“校园读信”“校园点歌”等广播栏目;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也逐渐打开新思路,学生们能够在爱心助农、温暖助残等活动中志愿让青春闪光。
研支团教师在推进社团工作开展中提出的新想法为社团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实效,其指导社团的成员也逐渐成长为职教中心学子中勤奋进取、富有朝气的优秀代表。
研支团教师在职教中心大型文体活动中频出境,贴近青年学生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青春色彩。
4
营造支教文化
开展以文化人新实践
作为青年支教教师,他们努力营造好支教文化。支教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看到世界之大,更让他们明白了世界再大也有人在关心注意着他们的发展,这为学生开拓视野、走向世界十分有益。
职教中心校园里的“李玲纪念园”是支教文化最生动的体现,每年清明,研支团教师均会参加“李玲纪念园”祭扫活动。研支团教师陈宝珍、诸光宇在职教中心4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上出演话剧《大爱无疆》,将支教前辈李玲的故事生动呈现在舞台上。
研支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满青年气息,一贯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感染并影响着都安职教中心的每一位学子,支教故事为广大师生津津乐道。学生们常以支教老师为榜样,在他们的影响下思想进步、学习上进,很多的学生也开始跟随他们践行志愿精神。
一年里,职教学生跟随研支团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到“广西青空间”志愿服务站开展关爱儿童志愿服务共9次,研支团教师组织开展助农、助残、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共5次,职教学子纷纷报名参与其中。
5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校园
研支团教师身体力行,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情实意为民族团结进步作贡献。他们在校内与职教学子共学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共度“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共习“壮族打扁担”舞蹈技巧,校园里处处有研支团教师与学生们生的团结画面。
研支团教师还常常向学生请教壮语发音,学生们也都好奇老师们的乡音如何,这样“你愿意听我讲话,我也愿意听你讲话”的景象便构成了校园里最小但又最生动的民族团结。
6
牢记志愿初心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2023年7月,中国矿大(北京)第十届研支团志愿者初到都安,旋即开展“七彩假期”“圆梦工程”“乡村振兴”3个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他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到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到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调研。
一年来,研支团志愿者到都安县团代会、“山水牧歌 天下都安”中秋晚会、都安县“植树节”活动等现场志愿服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广西青空间”开展志愿服务共9次。此外,刘烨雷作为团代表参加共青团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研支团志愿者们在西部火热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
7
讲好支教故事
传递一年之约、一生之情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讲好支教故事是每一位研支团志愿者的心头事。中国矿大(北京)研支团运营并依托“中矿大京研究生支教团”公众号,宣传报导研支团各项工作,讲好矿大支教故事。2023年7月至今,累计发表推送40篇,累计阅读、观看量20000余次,累计获赞2600余次,充分展现了矿大学子在祖国西部的志愿风采。同时,公众号也成为了职教中心学子了解研支团的新窗口,发挥支教文化新动能。
讲故事的同时,研支团志愿者还想再为学生们办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为增进两地学子联系,研支团开展一次联系矿大与都安职教中心学子的书信交流活动,研支团志愿者当上了学生的“邮差”。
8
到祖国需要处
真情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怀有多少真情,研支团志愿者们始终坚持用脚步丈量八桂大地。他们到学校定点帮扶的都安县龙湾乡琴棋村学习实践,了解矿大帮扶琴棋故事,开展爱心助农活动,参观调研琴棋村木耳、中草药产业培育基地,在乡村振兴一线获得切身感悟。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很多,自身学习的同时,研支团志愿者们还参与了都安非遗口述访谈工作。他们拜访多名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记录、传承非遗故事,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过去一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支团志愿者们在火热的西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升华志愿情怀,在无数次的思考与磨练中感受生逢盛世的幸运感和荣誉感、增长本领的获得感与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诚如某位老教师所言:“他们是一直年轻。”
未来,矿大青年的支教故事将继续书写,研支团志愿者们将勤学苦练,厚植情怀,传承接棒,倾力奉献,以青春之奋进,助力乡村振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 源/中矿大京研究生支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