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老人就近吃上“暖心餐”,后沙峪镇新增一老年助餐点
2024-07-20 09:1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用一餐热饭温暖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

到了中午饭点,清岚花园小区的老人们陆续来到福寿斋“老年助餐点”落座就餐。撩开门帘,窗口的板子上清晰地写着套餐价格。“老年人使用老年卡订餐可以优惠3元,优惠后两素15元、一荤一素19元、一荤两素23元、两荤一素27元。”店内的橱窗里共有5种菜品:萝卜炖牛肉、鸡丝炒青椒、素炒土豆丝、酸菜炖粉条、豆泡炒香菇。

据负责人薛福生介绍,自福寿斋“老年助餐点”营业以来,每天都有30余名老人到这里用餐,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年轻人来这里打饭。“每天中午10点半到1点半是饭点,菜都是现炒现吃,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对于饭菜的品质,薛福生十分自信。“我们是一家清真老店,熟悉的人都知道,我们在这里开了二十几年,都是实打实的新鲜牛羊肉。”

图片

福寿斋老年助餐点门脸

图片

整洁的就餐环境

福寿斋“老年助餐点”7月1日开业以来,忙坏了薛福生和女儿薛思研。上午9点,早饭刚刚卖完,马上就要配菜预备午饭。走进后厨,洗菜池里已泡好青菜,案板上牛肉已切好成块,等待下锅。“老人爱吃软烂‘暄乎’的,肉要炖烂一点。”薛思研叮嘱着大师傅。炖锅里咕嘟着热气,炒菜锅热油翻滚,10点半,各类菜品出锅后迅速端至蒸汽保温台上。

图片

旺火热油,翻炒制菜

薛福生站在门口,招呼着前来用餐的老乡亲,薛思研则与店员在前台接待着顾客,母亲金小侠与就餐的老人聊起了家常,忙前忙后的夹菜盛饭。“连吃了好几天,早饭、午饭都在这里,每天的菜品不重样,他们太用心了。”前来就餐的老人们都对助餐点的开设给予好评。在前台的推荐下,一对老两口点了两份“一荤一素”套餐,四道菜不重样。

图片

端上保温台的菜品

“持老年卡可以减免3元,如果开通老年卡就餐功能,需要老人带着身份证和老年卡到北京农商银行激活一下。”薛思研介绍:有的老人没有激活就餐功能,但我们仍然按优惠后价格收取。”

图片

金小侠与前来就餐的老人拉家常

最低价格15元一份的老年餐卖的到底贵不贵?谈到价格和成本的问题,就绕不开一个话题——预制菜。“中央厨房配送的预制菜的确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但这样的菜我并不放心,福寿斋是一家清真餐厅,用的都是牛羊肉,品质也是排的上号的,成本确实不低,而且素材也多是以炖菜和豆制品为主,可满足老人营养摄入需求。”薛福生认为,老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只要不亏本就行。

图片

中午在此用餐的老人

市场化运行的老年食堂,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的长久飘香下去?“老年助餐点正式营业不久,与前阵子相比,到这里用餐的人陆续在变多。”薛思研介绍:“有的老人觉得好吃,第二天就叫上了平时喝茶聊天的朋友一块来了。”

为了能够稳定客源,薛福生也想出了一些“造血”的妙招,除了出售早餐外,助餐点还引入了“护国寺小吃”,豌豆黄、红小豆糕、红枣糕也被搬上了橱窗。不仅于此,薛福生还创新了部分菜品,其中由大米、小米、红豆、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十种谷物熬制而成的营养粥是薛福生的得意之作,更加贴合了老年人的口味。

图片

引入的护国寺小吃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福寿斋的“掌门人”,有着25年从业经验的薛福生深谙餐饮宣传之道。打开手机微信,82岁的刘爷爷刷到了一条短视频,画面中,薛福生拿着话筒站在助餐点门口宣布正式营业,后面8位员工手持红扇子庆祝开业大吉。

图片

刘爷爷刷到的短视频画面截取(来源于微信视频号用户queen最妖娆)

“清真”“福寿斋”“老年助餐点”这些关键字眼被刘爷爷一下子get到,拉着老伴就坐上了27路,“从天竺的会计学院上车,坐15站到回民营。”看着眼前的饭菜,刘爷爷告诉大家:“我八十多了也来探个店,味道不错、货真价实。”

图片

刘爷爷对饭菜赞不绝口


撰稿:市民活动中心

拍摄:市民活动中心


作者:

顺义后沙峪镇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