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家谈 | “时间过半、进度过半”,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好于同期
2024-07-25 11:28
来源: 北京号
今年以来,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立足“交通是首都生命线”的方向定位,紧紧围绕“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和“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工作目标。上半年实现了“时间过半、进度过半”目标,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好于同期。
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交通大家谈”第368期节目,特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展规划处二级调研员 崔弘钧、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处 副处长 孙晓明、北京市海淀区城管委(交通委)副主任 韩鹤和您聊聊全市交通运行总体情况。
“时间过半、进度过半”
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好于同期
今年以来,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立足“交通是首都生命线”的方向定位,紧紧围绕“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和“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2月9日正式印发了《2024年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行动计划》和任务清单,统筹协同各单位、各区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有力落实,上半年实现了“时间过半、进度过半”目标,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好于同期。
京蔚高速(北京段),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国道109新线,已于7月1日正式通车,国道335实现开工,厂通路跨潮白河大桥已实现合拢正在抓紧主体施工,新开通往返六里桥至涿州的通勤“定制快巴”,30多条环京地区通勤定制快巴实现常态化运营,区域交通网络和服务能力持续完善。
北京站通过综合整治提升,将原出租车调度站腾退后,恢复了广场面积1864平方米和增加1条市政道路538平方米,站前“门户”得到彻底改观。撤除广场北侧封闭式广告围挡485平方米,更换为可视景观护栏,亮出站前广场和北京站全貌,恢弘大气的“中华第一站”与长安街景交相辉映,大国首都“迎宾门”风采重现,过往市民旅客纷纷拍照留念。
-
通医公交专线11条,服务20余个大型社区快速到达广安门、东直门、垂杨柳、海淀医院、天坛医院、门头沟区医院、北大医院大兴院区等10余所医院。
-
-
通学线路扩展到城六区、通州区、大兴区,现有273条、服务106所学校1.1万名学生,得到学生家长好评。
城市交通运行方面,今年以来,在全市和中心城区工作日日均出行量,铁路、民航、省际日均客运量均有增加的情况下,轨道交通旅行速度、地面公交运行速度、小汽车运行速度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轨道方面,加强新线建设同时,注重既有线网优化提升改造,织补线网不足,提升轨道出行便利性。1号线支线于2月份实现进场开工,建成后将强化石景山中部地区组团、丰台河西主要功能区与中心城的联系。昌平线南延剩余段、12号线、3号线加快建设,昌平线南延剩余段的开通可方便从昌平直达北三环,3号线和12号线将填补东坝地区轨道空白。
公交方面,提供通医、通游、通学等多样化的公交服务。慢行交通方面,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强化“最后一公里”接驳。凉水河13.8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统改造开工,14个公园拆减围栏7161米、新增开放面积56公顷。启动轨道站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在轨道站点等需求集中点位施划停放区。
突出加强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和停车治理,加快推进20项市级疏堵工程、10处重要节点治理,多项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大羊坊桥出口匝道拓宽后,五环主路拥堵路段行车速度提升一倍,缓堵效果显著。
完成莲石路潮汐车道启动时间优化,进城方向平均车速由17公里提升至32公里。优化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流程,远程引导车辆挪离现场时间平均为3.62分钟,较去年缩短17.7%。
实现各区备案公共停车场动静态数据全量汇集,与MaaS平台开放共享全部道路停车位和备案停车场停车位动态数据,为公众提供一体化出行停车信息服务。
强化设施供给,加快姚家园路东延、厂通路、通清路(城镇段)等道路建设,完成运通隧道出口交叉口改造、清风路南段交叉口及东南组团出入口优化,实施通燕高速常屯立交改造,拆除已经取消收费的京通快速路双桥、会村等收费站和通燕高速丁各庄、白庙匝道等收费站,强化城市副中心联通中心城区、北三县及城市副中心内部交通联系,办公区内部交通进一步畅通。
同时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三大建筑”通过优化既有公交线路、增加定制公交、开设通游摆渡线等方式,提升综合交通服务保障能力。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