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造”音人
2024-07-27 10: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夏日炎炎,在漫春园内,随着音乐声渐起,一支支“娱乐队伍”登台亮相。

这座全天候免费开放的街心公园位于通州区玉桥街道辖区内九棵树东路,始建于1989年,总面积1.49公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便利,毗邻主干道、公交及居民小区,因此吸引了大量人流。

交际舞、露天卡拉OK、露天蹦迪、锣鼓队、抽鞭子……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各类娱乐活动在这里轮番上演。此外,距漫春园不到3公里的地方,还有另一个街心公园——玉春园,也是异常热闹。

两个公园的噪声影响范围覆盖方圆1公里左右,周边小区的居民长时间受其侵扰,频频提出意见与诉求,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

一边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娱乐需求,一边是周边居民对安宁生活的向往,究竟该如何平衡?本周《向前一步》走进玉春园,邀请政府、居民及“娱乐队伍”代表等,面对面沟通交流,携手为噪声扰民问题“把脉开方”~

“各执一词!”

“这都是跳舞的、唱歌的,你还能不让人跳啊。”

“你玩归你玩,人家该休息休息!”

“在楼里待着,这声音他听得见吗?”

节目刚开始,在双方的一言一语中了解到,漫春园和玉春园存在同样的“娱乐扰民”问题,但活动形式却不一样,一个是锣鼓队,一个则是蹦迪和唱歌。

专家指出,“依据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以居住为主的区域,白天(一般指6:00至22:00)的噪声限值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一般指22:00至次日6:00)的噪声限值不能超过45分贝。”这也是广场舞等社会生活噪声需要遵守的基本标准。

现场有居民表示,目前小区白天噪声分贝在45~60之间,晚上分贝在65~85之间。对此,“娱乐队伍”代表却提出了质疑,表示无法认同。

这个数据真实吗?

“到底谁超标?”

为了得到最准确的数据,区生态环境局分别在玉春园和漫春园娱乐活动较为密集的地方设置了监测点,测得数据确实超出了《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环境噪声限值。

虽然分贝值好测,但责任人难界定。因为漫春园和玉春园共有20多个队伍,测量所得结果也是所有声音共同达到的分贝值,无法分辨究竟是哪个队伍分贝超标。

此时,又有人提出,公园的建立是为了方便大众休闲娱乐,就应该允许开展跳舞、唱歌等活动。话音未落,现场再次“躁动”起来。

眼下,困扰众多居民的噪声扰民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用更精细、更人性化的方式破解难题,才能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宜居。漫春园和玉春园周边的居民能回归安静生活吗?现场又能否探索出破解歌舞扰民难题的新解法?敬请关注本周日21:05北京卫视《向前一步》。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