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一年中的三伏天,烈日暴晒、高温湿热、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交替来袭。在东城的大街小巷,交通民警、环卫工人、工地工人、快递外卖小哥等各行业劳动者挥汗如雨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平稳运行。为了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东城区出台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制定细致入微的保障政策,各街道各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广泛开展“送清凉”等活动,为一线劳动者筑起一道“清凉防线”。
1
巡逻执勤汗如雨下
尽心守护交通安全
警灯闪烁、警笛鸣响,7月24日早高峰拥堵时段,一辆警用摩托带领一辆载有患者的私家车从缓慢的车流中“开”出一条路,仅用5分钟就从建国门桥到达协和医院急诊部,执行此次接力护送任务的是东城交通支队东单大队民警胡越洋。用手背抹一把满头的汗水,胡越洋跨上铁骑又开始了日常的巡逻任务。
上午10点,记者在车流密集的金宝街路口见到胡越洋时,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小程序显示此时的气温32摄氏度、湿度73%、体感温度40摄氏度。一辆辆驶过的机动车就像是一台台移动的空调室外机,呼呼吐着热气让人无处躲藏。“这种天气俗称免费‘桑拿’,我们都习惯了。”胡越洋一边揪起黏在后背的衬衫一边说,“出门五分钟,警服全湿透。”
东单大队值守的辖区内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较为集中,游客们对道路不太熟悉,经常出现逆行、走机动车道或是通过路口时没看清交通信号灯等情况,劝阻违规行为和宣传交通规则是交警日常工作内容之一。高温闷热的天气下,工作更需要耐心和技巧。“天气热,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但是自行车也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规定,不能逆行,您也可以选择下车推行。”一位行人因骑车逆行被胡越洋拦下来,胡越洋把对方带到树荫下,耐心地给他讲解了交通规则并进行了记录。
此时,晒了一个上午的路面“热气蒸腾”,马路上车流不断,行人被一波波的热浪“袭击”得汗如雨下。出勤两个多小时,胡越洋带着的三瓶水已经全部喝完。“大队给我们准备了自制的冷饮还有西瓜,一会儿回去先换身衣服再解渴。”
下午5点,刚刚替岗回来的东城交通支队安全监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张建回到办公室连喝了两杯绿豆汤。“入伏以来,东城交通支队各大队结合各自岗位安排,每天送水到岗,根据暑天气候合理调整食堂配餐,从健康角度出发让民警吃着顺口。”张建介绍,全支队领导干部(含机关干部)每天开展替岗换班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一线执勤民警暑天执勤时间,缓解身体疲劳。
对于交警来说,除了高温,暴雨天执勤也是家常便饭。7月24日,北京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第二天,早高峰叠加阵雨,东城交通支队加大警力投入,严格路面执勤守护,全力确保道路交通秩序畅通。
2
环卫工人全副武装
汗水反复湿透工服
“到了三伏天,早班干活也不凉快,清理路面上堆积了一晚上的槐花,挥几扫帚衣服就能湿透了。”早上5点,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一所长安街分队女子班班长梁静和分队队员已经到达工作点位,开始迎接三伏天带来的考验。
随着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三伏天到来,路上的每个行人都“汗流浃背”。即便是上午,没有太阳的直接暴晒,潮湿闷热的天气也让人有些喘不过气。记者在东长安街上看到,环卫工人们“全副武装”,挥舞起一人多高的大扫帚,首先对人行步道上积攒的槐花进行清扫。不一会儿,槐花被扫成一堆。
夏季是国槐叶茂花繁的季节,大量落花铺在地面上、汽车上,给城市营造出一抹美丽景观的同时,也给环卫工人带来了不小的清扫难题。“今年槐花开得比往年早,并且是集中凋落,每天早上路面都堆积了厚厚一层。”梁静告诉记者,她所在的西至东单路口、东至建国门彩虹桥这一路段,共有6名环卫工人,第一遍大面积清扫能扫出五六车槐花落叶。
环卫工人不仅要在高温下坚守工作岗位,也要在降雨后抓紧清理路面积水。北京近日迎来了一次强降雨过程,强降雨过后,路面低洼处会存有积水,给行人带来不便。环卫工人脚踩雨鞋,首先清理路边的雨箅子,避免落花造成堵塞,再用扫帚进行推水。
一段路面清理完,大家的脸上已满是汗珠。每位环卫工人都有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一套防暑小诀窍。有的人出门习惯带上一壶热茶,闷热的三伏天,几口热茶就能出上一身透汗,压住暑气;有的人会随身带上淡盐水,及时补充身体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一个挂在梁静电动自行车上的小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环卫中心为我们每个人配备的防暑药包,里边有藿香正气水等必备药品,觉得有中暑的迹象,就赶紧灌一瓶。”梁静一边说一边打开防暑药包。
记者了解到,区环卫中心设置了多个暖心驿站,并开启了夏季服务模式,为环卫工人提供就餐、休息、充电等多元化服务。这些举措不仅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关怀,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对高温下劳动者权益的尊重与关注。“尽管现在天气高温多雨,有了暖心驿站,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动力了。”梁静说。
3
建筑工地错峰施工
防暑物资准备充足
下午3点多,烈日炎炎。在宝华里2号地块的4号楼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绑扎钢筋。尽管汗水浸透了衣衫,他们依旧动作麻利,按照图纸要求熟练地将箍筋套在竖直的钢筋上。大概过了20多分钟,有的工人便到旁边的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现在天气比较热,工地允许我们根据身体情况安排工作,只要不耽误进度就行。”一位工人说。
据了解,宝华里2号地块回迁住宅及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由8栋楼和地下车库组成,目前正在进行结构施工。“钢筋绑扎、模板支搭、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都需要露天进行,我们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作业,通过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错峰施工避开高温时段室外作业。”施工方北京城建八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工地上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在烈日下忙碌。记者在现场看到,闷热的天气下,很多工人随身带着大号水壶,一些人兜里装着藿香正气水。“药品是工地发的,大家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一位工人说,除了藿香正气水,工地还定时发仁丹、风油精等,用完了可以随时领。
除了准备充足的防暑物资,工地还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宝华里2号地目前有200多位工人,如果有人出现中暑情况,我们会按照应急方案,先将人员护送至阴凉地带,服用防暑药品,平卧休息,情况较重的人员则立即送医院救治。”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伏天不仅有持续的高温,还伴随着大量雨水,“如果遇到暴雨天气,我们会安排工人停工,同时做好基坑防汛工作。”
在住宿区,记者看到每间工人宿舍都配备了空调,保证室内舒适凉爽。浴室设置在一楼,工人工作完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去除一天的疲惫。住宿区还在户外摆放了桌椅,旁边放着一个不锈钢大桶,里面盛着熬好的绿豆汤。下午4点多,几位工人师傅下班回来,每个人都接上满满一壶绿豆汤,大口大口地喝起来。“绿豆汤全天供应,工作回来喝上一碗,止渴又消暑。”工人们满意地说。
同时,区住建委持续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巡查监管,重点检查风险点管控以及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
4
外卖小哥热情配送
服务保障清凉暖心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三伏天里气温节节升高,越来越多的市民不愿出门,而是选择在空调房内坐等快递配送或外卖美食上门,随之而来的便是外卖、快递小哥们的忙碌。
“您好,外卖到了,祝您用餐愉快!”中午11点半,用餐高峰到来,在崇外地区工作的美团外卖骑手小张刚送完一笔订单,手机便又响起了新的订单通知。正值午时,街道上热气蒸腾,小张一手将订餐放进保温箱,一手拿着手机核对订单信息,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也顾不上擦,抬起手臂随意抹一把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动作。
崇外地区有4座商业综合体和15栋商务楼宇,内有餐饮商铺300余家,吸引了许多像小张一样的外卖小哥守在这里。下午2点,天气愈发闷热。结束了午间用餐高峰时段的忙碌,小张来到新世界商场一期与二期的连廊下。与以往不同的是,小张没有选择在路边休息,而是将电动车停放在指定区域,随后走进了刚刚建成的崇外街道暖“新”驿站。
驿站内空调开放、温度适宜,几位外卖小哥正在这里休息。“现在天气闷热,一会儿高温,一会儿下雨,我们特别需要这样一个热天能防暑降温、雨天能遮风挡雨的地方。”说话间,小张已经将手机充上电,找好一张躺椅躺下,准备小憩片刻,扫去一身的热气与疲惫。
崇外街道是今年东城区启动建设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工作的试点街道,这家新建成的暖“新”驿站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躺椅、空调、书籍、饮用水、医药箱、充电接口等一应俱全,可及时满足新就业群体日常工作、休息所需。针对高温多雨的三伏天,驿站还专门准备了雨具。
近年来,东城区积极关爱新就业群体,先后开展了“四季暖风(蜂)”行动,打造了“小哥聚力港”等平台。今年,东城区启动建设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持续拓展服务阵地、整合服务资源,打造更多服务项目。
同时,各部门、各街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关爱新就业群体。在安定门街道,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辖区爱心企业北京京兆尹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暖蜂·热乎饭”项目启动,可每天为辖区内的外卖、快递小哥们送上一份免费午餐。“忙了大半天之后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感觉特别贴心。”闪送骑手张拴勋说。
策划:郭佳
文字:庄蕊 李冬梅 付敖蕾 李滢
图片:庄蕊 李冬梅 付敖蕾 洪珊 崇外街道 安定门街道 李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