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生耀中轴,故宫以东绽华彩
2024-07-29 18: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8公里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气魄和底蕴,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这条“脊梁”由15个遗产构成要素组成,其中有12处座落在东城区。如何让这张历史文化“金名片”绽放新光彩,统揽文物修缮、环境整治、民生改善、文化传播,是东城区一直努力并坚持的方向。

焕新古建魅力

作为司时中心,北京钟鼓楼敲响“暮鼓晨钟”,发布标准的“北京时间”,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象征。

2021年,东城区启动钟楼楼体修缮工作。据钟楼保护修缮工程负责人刘长焕介绍,在文物保护修缮行业近30年中,如此高级别的修缮工作实属罕见。东城区致力于文物保护工作,相继开展钟楼防渗加固,完成鼓楼西北侧擎檐柱、一层券洞的修缮,对外立面进行除尘,修缮斗拱、寻杖栏杆等工作。

由于钟楼的墙面、屋顶上生长着根系发达的树木,导致建筑的灰背层和砖瓦遭到侵蚀破坏,钟楼正脊又比较高,不仅影响古建筑原有的风貌,还会出现漏水问题,许多地方无法进行日常保养与修缮。此次修缮并非易事。

最终,在多方反复考证和专业技术的支持下,这一困扰多年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修缮组选取48米高脚手架,以便于近距离接触楼体的各个位置,彻底根除瓦面上的枝芽与根系;同时对墙面砖进行了细致的剔补,恢复了古建筑原有的风采。

十多年来,东城区相继启动社稷坛、永定门御道、正阳门箭楼等多项文物修缮工程,陆续对天坛公园及天坛外坛、太庙、皇史宬等北京中轴线的重要遗产点进行腾退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建筑魅力和文化风采。

突显空间美学

“红墙黄瓦老皇城、青砖灰瓦四合院,豆汁焦圈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描述了老北京城的历史风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正阳门箭楼南望,周边的民居屋顶上很多杂物、棚架、设施随意堆放。不仅布局凌乱,而且材质、色彩与沿线传统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如今举目四望,没有了杂乱的违建遮挡,壮美风貌尽收眼底。

为了突显北京中轴线在城市中的空间美学,东城区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在尽可能保持建筑原有样貌的基础上进行“第五立面”环境美化工程和景观视廊整治提升工作。

除前门大街以外,同步推进完成钟鼓楼周边环境品质提升项目(东城段)第五立面整治提升工作。同时创新路径政策,攻坚完成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楼征收拆除、五八二电台家属区腾退拆除、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腾退拆除。如今,无论是站在鼓楼南望,还是站在永定门北望,中轴线的景观视廊通达而有序。

2022年8月,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东城段)工程完工并对市民开放。站在永定门公园北端南望,一条铺设一新的御道向南延伸,两旁郁郁葱葱的国槐树影婆娑,在南中轴线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形成了一条具有历史意境的绿色视廊。

从小生活在东城,有着骑行爱好的冯宇说,自己经常沿着中轴线骑行,现在钟鼓楼广场也焕然一新;故宫周边筒子河绿化有了提升;安德城市森林公园、燕墩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了领略古都风貌、感受中轴线魅力的好去处,变化真是大。

改善人居环境

青草茵茵、河水清清、花木扶疏、青砖灰瓦……玉河畔胡同旁,老城古韵与新貌共生的景象展现在眼前。雨儿胡同14号院居民冀红,经历了南锣鼓巷四条胡同“申请式腾退”全过程,从“原来想早点离开这儿”到“如今爱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种情感上的变化,来自于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2015年起,东城区启动南锣鼓巷地区保护复兴工作,以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创新推出“申请式腾退”和“申请式改善”两种方式。近年来,大批胡同按照原有胡同肌理进行恢复性修建和保护性修缮,老胡同重现古朴风貌;拆除违建、架空线入地、见缝插绿,窄仄破旧的胡同日渐舒朗雅致;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现代化厨卫设施便利又安全。东城区将城市精细化治理和社区共建相结合,城市更新与院落共生相衔接。

老胡同,有了新生活,也要有现代风采。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契机,东城区在老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坚持风貌保护与街区更新同步推进,实施了申请式退租、创新城市街区更新模式等一系列老城保护与复兴的新措施,并同步推进美丽院落打造、深化文化传承、居民协商自治等方面,不断提升街区发展质量

目前在完成钟鼓楼周边、故宫周边院落、景山三眼井片区、西草红庙街区一期、皇城景山二期、西总布街区和国子监一期等9个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东城区试点开展皇城景山街区综合性城市更新项目,启动皇城景山三期申请式退租,并稳步推进已完成退租项目的恢复性修建工作。

彰显文化底蕴

历经岁月洗礼,从历史深处走来,北京中轴线映射出一座古都的历史与新韵,也生动述说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会馆,从承载百年历史的质朴文物到熠熠生辉的文物活化利用典范,从昔日游子聚会场所到如今各地优秀文化的展示平台,从文艺演出进会馆旧址到新型文化业态集聚的“文巷”,形成了中轴线上特有的城市文化风貌。

如今,礼乐共赏、会馆剧场余音绕梁。几张方桌错落摆放,观众在店小二的引导下有序落座。当观众还疑惑演出将如何展开,殊不知好戏开场,自己已经是茶馆里的“茶客”了……

近年来,东城区在让 “中轴线上”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上下足了功夫,群众愈加感到与中轴线保护的距离越来越近。以系列文化活动为承载,挖掘、研究、阐释中轴线丰厚的文化价值。“文化东城”会客厅中轴主题讲座、故宫艺术公开课、唱响中轴、古建音乐季、永定门灯光秀、各类中轴线探访文化综艺和纪录片等,联动各大地标古建资源,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载体,谱写古都文化传承与城市复兴的时代交响乐。

2024年7月2日,“中轴线 骑迹八百年”之2024年中美青少年骑行活动成功举办。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观看精彩的击鼓表演、远眺壮美的中轴景色,面对新奇的体验,美国青少年感叹“太酷了!以前只在纪录片里见过。”伴随着中轴线申遗的成功,跨国界、跨文化、跨领域的交流会越来越多。

从焕新古建魅力到突显空间美学,从改善人居环境到更加彰显东城文化底蕴,东城区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将以更加壮阔的面貌迎接八方宾朋,铭刻下文脉绵延、文明灿烂、文化繁荣、文人汇聚、文坛荟萃的新时代印记。

策划:郭佳

文字:洪珊

图片:张传东 林萱 王峥 张维民 闫文 程国栋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