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两个月,月入十几万。“龙头花饽饽”的热销程度,让工坊负责人邹燕喜出望外。她自信地说:“自从5月4号开始生产销售,订单就络绎不绝,市场需求量很大,我们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带“花饽饽”进大兴
邹燕原是一名皮划艇运动员,2000年退役后,从事健身行业。后来与爱人王京晶结婚,定居大兴。本想专心在家带几年孩子,但她闯劲儿十足的性格,总会让她冒出新的想法。2010年,她在大兴创办了一家亲子游泳馆,由于点子好、管理好,很快就扩充到了四家店。
首次创业的成功让邹燕很有成就感,她开始抽出一些精力做公益。2014年,她联合多家大兴早教类商户,成立了一支早教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社区为孩子们服务。后来在大兴区妇联的支持下,成立了早教行业协会,邹燕担任了会长。
“我们的服务项目有很多,像插花、剪纸等等,大概有400多项。”邹燕说,由于她的爱人王京晶是京味花饽饽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所以她将花饽饽制作技艺也加入到了服务项目中。
将“花饽饽”产业化
“饽饽”是满族人对各种面食的统称,花饽饽是饽饽的一种,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寓意吉祥。因为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花样,所以称之为花饽饽。在中国北方,每逢传统节日或人生的重要节点,花饽饽是装点和待客的主角,也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长寿的生活艺术品。
花饽饽制作技艺课程的推出,在妇女儿童中受到了广泛欢迎。每次有学员将作品照片发到朋友圈,都会收获不少点赞,还有很多朋友询问在哪能买到,很想尝尝这么好看的饽饽是什么味道。
细心的邹燕发现,这似乎又是一个商机。如果能将花饽饽产业化,不仅可以带动学员就业,让他们的手艺变现,还能填补市场空缺,满足顾客需求,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嘛。于是,“花饽饽工坊”项目开始酝酿筹备。
让“花饽饽”成品牌
2024年初,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在大兴深入推进。“花饽饽工坊”作为“百千工程”项目之一,在礼贤镇龙头村落地,并正式命名为“龙头花饽饽”。
“以‘龙头’为名,不仅是因为今年是龙年,我们的工坊坐落在龙头村,更是想要做成龙头企业。”邹燕说,目前,工坊已培养出了两名高级工艺美术师,带动了15名礼贤本镇村民就业。产品不仅有中式蛋糕、花束、卡通等多种类别,还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牛肉卷、糖花卷、开花馒头、喜饼、菜团子等新中式系列,创出了“京小萌”“饽饽有‘礼’了”“京味花饽饽”等多个品牌。
凭借多年管理经验、社会资源,“龙头花饽饽”销量喜人。销售渠道除了私人订制、团购,邹燕还拍摄短视频,开通线上直播,自己当主播带货。此外,为了扩大销售面,方便消费者就近提货,“龙头花饽饽”还大力发展联营合作模式的店中店和云连锁,现已有店中店70多家。
“龙头花饽饽现在已经成了我们镇的特色产品,特别受欢迎。”据礼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头花饽饽”味道好、造型好、寓意好,镇政府已通过统一采购,让本镇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尝了鲜。
谈到下一步发展,邹燕说,花饽饽制作技艺不仅为村民打开了一条创业致富的道路,而且今年年初就已被纳入了第八批《大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有义务发扬传承这项技艺,今后工坊将拓展非遗制作体验研学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花饽饽。
记者:郝新颖、孙朝晖
编辑:郭恒
监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