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军队的基本装备之一,军车对军队的行军作战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孙子兵法》中就有“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的说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当下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之一,军车配备也相当完善,基本军用车辆中就有水陆两用车、牵引运载车、工程车、医疗车、越野车等等。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建军之初,我军几乎没有一辆汽车,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投入使用的还是抗战时缴获几千辆汽车。那么我国军车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军车的历史。
建国之初,从缴获到造车
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时,我们部队的装备水平是极其落后的,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当时人手不够一支枪,有枪的还常常没有子弹,部队的物资供给基本只能靠缴获。那个艰苦的“革命年代”,就连毛泽东同志的行军工具也只是骡马,更别说什么军车、吉普车了。
抗战初期,八路军也是以步兵游击为主,那时缴获的几辆汽车都用来拉同样珍贵的大炮了,士兵是没车可乘的,即便当时的司令员彭德怀,也只能“横刀立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汽车怎么办?有一首歌唱得好: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可以说,我国军车的装备历史催生在战火硝烟中,起源于1937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将国内外友人赠送的十几辆汽车组成了我军第一支汽车运输队。后续在抗战期间陆续缴获了一些车辆,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军仅有400余辆汽车。
解放前,我国军车主要以缴获的车辆为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万国牌”,包括美国威利斯MA、威利斯MB等一代经典车型出现在解放区人民夹道欢迎子弟兵的炮车队伍中。
所以,那时的军事装备比如汽车等,基本靠缴获而来。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了人民解放军部队,乘坐的检阅车正是威利斯越野车。
中央军委将国内外友人赠送的十几辆汽车组成了我军第一支汽车运输队。 抗美援朝,军车奔赴战场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数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阻击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当时的志愿军全军仅配备了7000辆军车,其中大部分还是内战时缴获的战利品。这一数字不足美军军车数的三分之一,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就是在这样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斗志与联合国军鏖战3年,最终以牺牲巨大的代价取得了这场国际战争的胜利,这一战也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场中,向前线运送弹药的汽车队。
此后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军队的军车配置也逐步增强,苏联嘎斯69的引进,让我军首次有了正规制式军车。
北京汽车博物馆馆藏车:嘎斯69
抗美援朝时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同志正是乘坐嘎斯69越野车穿过了鸭绿江大桥,到达朝鲜新义州,成为人民志愿军真正意义的“先锋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同志经常使用此车指挥战斗、转战南北。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嘎斯69越野车是我国部队装备的指挥用车,直至北京BJ212越野车研制成功,它才逐步退出了我国部队列装。
供稿/宣传教育部
供稿/宣传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