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社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在来广营地区有很多群众发挥专业特长,躬身奉献,让社区治理有力度、有温度;他们不负泥土滋养之恩,扎根人民创新求变,托举起居民幸福家园。《微光耀朝来》栏目生动展现来广营热心社区治理的“能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奋进风采。
“这次我们能把写意的国画变成剪纸,让剪纸工艺不断创新,得益于大家绞尽脑汁地思考,夜以继日地裁剪。”每周在新街坊社区的活动中心,总能听到巧娘们交流剪纸的心声,她们用匠心诠释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说话的这位名叫胡明琪,今年71岁,瘦小的身材看起来非常的精明能干。
2003年从学校退休后的胡明琪不甘寂寞,开始学习剪纸,经过反复练习,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在她的手中诞生。2017年在社区书记的鼓励支持下,她发起成立“新街坊社区乐龄剪艺坊”,带领社区的巧娘们学习剪纸,大家通过剪纸既锻炼了手脑的灵活性,也剪出了精彩的老年生活。
01精心创办剪纸社托起幸福夕阳红胡明琪以前居住在西城区,学校退休后总想再学点什么,丰富晚年业余生活。正巧遇到西城区老年大学招生,有舞蹈班、剪纸班等多项课程,一时间不知道学什么好。这时她的双胞胎小孙女指着剪纸说奶奶学剪纸吧!在两个孙女的建议下,胡明琪开始了剪纸学习。
年轻时的胡明琪就表现出突出的动手能力,她17岁到云南当知青,是连队有名的“裁缝师”,经常给职工们制作衣服,胡明琪说:“我儿时就常看母亲做衣服,也时常搭把手,在自己的努力下也能做点衣服了。”胡明琪的父亲也是一位精通琴棋书画的老教师,所以她从小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剪纸这门艺术。
在一次次不断的练习中,她的剪纸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胡明琪住到新街坊社区,学成后的她一心想把剪纸这门手艺回馈给社会,帮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017年她发起创办“乐龄剪艺坊”,一时间吸引了许多喜欢剪纸的巧娘们前来学习。这些巧娘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大家通过练习剪纸不仅增强了生活情趣,并且剪出了“脱贫攻坚““建党一百周年“ “献礼二十大““ 垃圾分类”等系列作品,用剪纸形式表达了朴素的爱国之情。
02金剪生花传非遗剪出精彩好生活前来学习剪纸的巧娘们大多是零基础,胡老师手把手教。“我刚加入剪艺坊时,一点都不会剪,胡老师就一点一点教我们。”剪艺坊成立之初就加入其中的刘京燕说道。 “大家从不懂、不会到会一点点学,全部学会,过程非常不容易,但是大家都不放弃。现在每剪出一个好作品,大家都难掩激动的心情,非常有成就感。” 胡明琪介绍说。
据了解,她们最近刚完成的《二十六新孝》系列剪纸作品,融合“子女教父母学上网”“为父母购买保险”等现代时尚元素,由于图纸设计新颖,不同于以往的裁剪方法,在剪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巧娘们没有被吓倒,而是互相学习,刻苦钻研。“这幅作品传递出孝敬老人的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它剪好宣传出去。”一位巧娘这样说道。
剪艺坊的巧妙娘们日常不仅要照看孙辈,还得照顾老伴,但是为了按时剪出好作品,大家就挤时间拿回家剪,“很多巧娘早上四点天一亮就开始剪,剪到八点又忙家里的事,有的等到晚上家里人睡了趁着夜深人静一剪剪一宿,”胡明琪说道。在巧娘们的专心与努力下,这幅《二十六新孝》图终于诞生,凭借精湛的工艺和对孝道理念的新颖诠释,赢得专业人士的一致称赞。
03剪纸非遗出新品共建幸福邻里情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若要发扬必须守正创新。胡明琪和巧娘们深刻明白这一道理,胡明琪在剪纸方式方法上探索出国画与剪纸的融合,她希望打破剪纸单一色彩的特点,让剪纸色彩更加明艳丰富,更有层次感。
2020年胡明琪经过5个多月的反复琢磨,将国画《富贵吉祥》图,以剪纸方式在技法上采用套色方法,将国画拆解为一个个不同深浅颜色的小图案,等剪好后再套色贴于底图之上,经过反复修改,一幅千姿百态立体感十足的《牡丹富贵吉祥》图就诞生了。
胡明琪不仅在剪纸工艺上创新,在剪纸的展演形式上也大胆突破。她将剪纸展示搬上舞台,为充分展示剪纸作品,她利用舞台上的灯光音响,采用模特走秀,增加主持人朗诵介绍剪纸非遗文化的形式,舞台上巧娘们身着各民族服装手持剪纸闪亮登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几年来,胡明琪带领巧娘们通过剪纸创作,不仅提升老年生活的质效,享受到精神上的快乐,而且通过剪纸大家彼此之间从不认识到认识, 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