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医心声|张永红教授:治愈儿童血液肿瘤的每一个当下,更要治愈他们的“未来”
2024-08-06 19:4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小小的光头,瘦瘦的身躯,那是病房里一个个罹患儿童肿瘤的孩子们……平均每100个恶性肿瘤患者中,就有1个是14岁以下的小孩,没有人知道肿瘤是怎样钻进他们幼小的身体里的,但和大人们相比,他们总是那么天真却又那么无畏,稍微不那么难受时,便又会活蹦乱跳起来。

“孩子们让我看到了想象不到的顽强生命力”,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张永红教授常常感慨。成为医生的42年里,她将自己近40年的时间,都留给了儿童血液肿瘤事业。今天,邀您一起走近张永红教授,请她讲述一名儿童血液肿瘤专家背后的医路点滴。

“康复的孩子们回来凑一凑、聚一聚,总是带来很多新的鼓舞和希望。”

Q:每年暑假,都是孩子们回来见您最多的时候,今年的您有着怎样的感受?

张永红教授:暑假是孩子们集中回来复查的“高峰”,因为他们不仅和我们医护们有着定期开展健康指导的约定,他们彼此之间也怀揣着许多再见面的约定。

今年我们博仁医院也特别借助这份相聚的契机,为孩子们筹备了“博仁儿童淋巴瘤康复患儿联欢会”活动。一方面,康复的孩子们慢慢长大,会遇到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神经康复、青春期健康指导等各种问题,这次我们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多个专科的专家,举行义诊活动,共同为康复的孩子们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更高质量地走向青春、走向校园、走向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康复的“榜样”带来的鼓励胜过千言万语。这次联欢会上,我们为孩子们搭建了才艺展示的舞台,希望能让新生的希望和快乐在他们的歌声和舞蹈中流动,让生命的顽强与无畏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力量的家庭中。

张永红主任与患儿们的合影

“我们收治的孩子们,80%是难治复发的,对每一个孩子的治疗,我们都是‘精雕细琢’的。”

Q:康复的孩子们背后,凝聚着您团队怎样的付出?其中,有哪些成果令您引以为傲?

张永红教授:从北京高博博仁儿童淋巴瘤科成立至今的六年多时间内,我们已经收治了上千例患儿,其中复发难治的病例占比80%以上。和初治的患儿不同,复发难治的每个孩子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都遵循同一个诊疗流程、同一个临床方案几乎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因此,我们的团队始终坚持给孩子们制定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不断探索和优化他们的临床方案;同时,借助高博诊断分子团队强大且独特的优势,我们还共同建立了分子查房机制,从肿瘤细胞的分子学层面更深入地去分析孩子们的病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以明确肿瘤细胞在孩子们体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又是怎么“逃逸”的,这使得我们在传统的化疗基础上,能够更准确地加入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克服已经产生的耐药情况,让难治复发的孩子们有了更高的再次治愈的机会。此外,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有机会做更多的治疗探索和新技术应用,CAR-T治疗就是我们开展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张永红主任团队与高博诊断分子团队讨论

在解决这些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当时,CAR-T治疗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已经取得很多经验,但是对于高侵袭性、快速进展复发的伯基特淋巴瘤却没有任何资料,我们创新性地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第一例应用CD19/CD20/CD22 CAR-T 细胞序贯回输治疗儿童难治复发伯基特淋巴瘤,患儿达到了完全缓解。同样的方案后续也陆续拯救了很多难治复发伯基特淋巴瘤的孩子,研究近期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Boood,远期疗效发表于Blood Advance,得到国际同行们的高度认可。

国际期刊截图

与此同时,携手博仁分子团队,我们在很多血液肿瘤病种中针对靶向药物的应用优化也在不断进取,即使是在公认的很难治的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我们也将国际平均水平60%-70%的治愈率,提升到80%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博仁初治的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治愈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放眼整个世界,这都是非常难得的结果。

张永红主任参加国际会议

整体而言,我们团队收治的患儿存活率超过了80%,所以每年来复诊的孩子都很多很多,看到他们健康成长,能够和他们一次次聚在一起,也是令我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

“儿童淋巴瘤,是一个高可治愈的肿瘤,但是仍然有很多孩子在走弯路”

Q:临床工作之余,您也一直活跃在学术交流阵地前沿,可否为我们分享一下,近年来我国儿童淋巴瘤的诊疗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张永红教授:我们都知道,儿童淋巴瘤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在国际范围内,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治愈率都能达到90%,淋巴母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也可以达到80%的治愈率。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接诊的外地患儿越来越多,也让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国家仍有部分地区医院的诊断技术和治疗理念相对落后,很多孩子仍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甚至产生了更多的复发难治的病例,这也让他们后续的疗效大打折扣。

因此,在2017年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以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的平台上及全国儿科学组主委王天有教授的支持指导下,我们牵头成立了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由我来担任CNCL组长。

历经7个年头,协作组单位从最初只有11家医院,如今已经发展到了4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在这7年中,我们也见证了中国儿童淋巴瘤整体疗效的飞速提升。协作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协作组单位多中心治疗的各类型B细胞淋巴瘤患儿3年总生存率已达到90%以上,3年无事件生存达到86%-91%;其它非B细胞各类型的淋巴瘤的一线治疗的三年无事件生存也都达到了80%以上,这一数据较协作组成立之前个中心的基础数据提升了20%以上,接近了先进国家的水平。

显著提升的疗效数据让我们每一个协作组单位都非常兴奋,而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CNCL组织开展的一个个专题讲座、视频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离不开协作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未来,借助CNCL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多中心的数据,去探寻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精准治疗方案,帮助更多复发难治的孩子。

儿童淋巴瘤协作组会议合影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紧跟国际前沿,利用更多新药、新技术、新理念进一步降低治疗的副作用,让孩子们不仅能够得到治愈,还能够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去拥抱无限可能的未来,去度过他们美好的人生。

“相信‘无化疗’时代终会来临,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触手可及的治愈希望。”

Q:展望未来,您对自己、对团队、对中国的儿童血液肿瘤事业各有哪些期待?

张永红教授:在博仁,复发难治患儿的治疗愿望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目前,我们已经在CAR-T治疗复发难治的儿童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负荷不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等疾病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成功治愈了很多孩子。然而,对于超适应症、瘤负荷过大、治疗反应欠佳的患儿,我们仍需要为他们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此外,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拓展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边界,探索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的更多获益;在病种层面,面向儿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罕见病、实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更多治疗需求,我们团队在未来都将去做更多的努力。

张永红主任团队合影

我们国家的儿童血液肿瘤诊疗领域在近20年得到了很大提升,已经和国际同步发展。越来越多突破传统的前沿治疗手段,让儿童血液肿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治愈机会。我相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技术基础持续进步的基础上,儿童血液肿瘤治愈率会越来越高,“无化疗”时代终会来临,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触手可及的治愈希望。

活动报名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儿童淋巴瘤康复患儿联欢会即将举办!详情请查看下方海报↓

专家介绍

张永红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医疗院长兼儿童血液/肿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从1983年进入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从事儿童血液肿瘤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各种儿童血液及肿瘤性疾病的诊治,2003年牵头创建了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并成为该专业学科带头人,2017年牵头成立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并担任组长。率先在国内应用国际接轨的精细分层化疗方案,使儿童淋巴瘤治愈率总体提升至80%-90%。承担多项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在Blood及Blood Advance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撰写专业书籍10部。1999-2004多次在美国St. Jude儿童肿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童肿瘤中心、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儿科做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的组长;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副主编;

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儿科学组组长;

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

多家专业杂志的编委。

来源 丰台时报

供稿 高博医学论坛

编辑 原梓峰 实习编辑 张雪琦

审核 肖媛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