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syndrome, RM)是由于肌肉损伤引起横纹肌细胞破坏和崩解,导致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及电解质等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RM包括临床无症状的肌酸激酶升高及危及生命的肌酸激酶极度升高、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等。10%~60% 的 RM 患者可发生 AKI。
02横纹肌溶解的原因有哪些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复杂多样,总体可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两大类。 1、 物理性因素:包括肌肉受到暴力外伤或长时间严重挤压、过量且剧烈的运动、电击(高压电击或闪电电击)、高热或严重低温。03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横纹肌溶解最经典的三联征为: 肌痛、肌无力、浓茶色尿或酱油色尿,但临床上有超过半数患者肌肉症状并不突出。局部表现为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
全身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心动过速,少尿、无尿、黑茶色尿等。此外,还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04横纹肌溶解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肌酸激酶:最常见的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升高(>5倍正常上限或>1000IU/L),CK>1000IU/L,提示出现了肌肉损伤;CK>20000IU/L,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另外,出现横纹肌溶解后,反应肌肉损伤的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2)肌红蛋白血症及肌红蛋白尿:当肌肉损伤时,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入血,血浆中可检测出肌红蛋白,称为肌红蛋白血症。当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至尿中时,尿液可变为深红棕色,称为肌红蛋白尿。
(3)肾功能及电解质: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时,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肌酐升高尤为显著,并可出现血钾、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4)血尿常规:部分患者出现血白细胞增高,贫血或血小板减低;尿潜血多为阳性,可出现色素管型,新发尿蛋白阳性则提示出现了肾小管损伤。
05横纹肌溶解如何治疗?
1.去除诱因
及早去除诱因是治疗横纹肌溶解的首要环节。若是过度运动所致,则需立即停止运动并保证充分休息;若是服用了某种可疑药物,则需要立即停用该药;若是由机体感染引起,则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若是高热所致,立即予以降温处理。
06如何避免发生横纹肌溶解?
1、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小运动量开始,并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强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训练过程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2、忌高温高湿环境锻炼,应注意保持通风,避免高温下持续作业,一旦中暑及时降温处理。3、服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时,特别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更应注意,需要定期到医院监测相关指标。4、避免酗酒,防止意外。5、一旦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尿色改变、尿量减少等,尽早就医。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