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机构搭平台,小金钟声乐展演传递了哪些信号
2024-08-15 20: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少儿A组新星获得者邵羽辰、少儿B组新星获得者李皓铭在闭幕音乐会上演唱 】

7月31日至8月6日,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声乐展演在石家庄举行。本次展演分为青年民族组,青年美声组,少儿组(A组男女、B组男女)三个类别,以展演的方式集中展示我国声乐教育、演唱的最新成果,为广大声乐演唱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

相比青年民族组、青年美声组的展演选手多为音乐学院附中或音乐学院在校生,面向大众的少儿组展演更具有普遍性和导向作用。目前,社会上的少儿声乐展演鱼龙混杂,大部分都是商业化运作的展演,全国性、权威性的优质少儿声乐展演数量不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牵头组织的首届小金钟声乐展演,为目前国内少儿比赛、展演作出了良好的示范。有基层老师深感:“小金钟声乐展演是中国儿童声乐的一场及时雨。”

根据男女变声特点划分组别

相比器乐,声乐通过人声表达情感,学习门槛低,学习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就感,更适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能体验到演唱的愉悦感。学唱歌也是幼儿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大众范围内,喜欢唱歌的儿童群体远超任何乐器的学习者。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声乐教学、演唱水平,展示近年来声乐艺术的发展成果,提高青少年、儿童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今年暑假期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声乐展演。其中,少儿组展演分少儿A组和少儿B组两个组别,少儿A组年龄区间为6岁到12岁,少儿B组为12岁到16岁。通过前期选拔,120名6至16岁的少年儿童来到石家庄进行现场展演。

在第一轮现场展演中,少儿A组和少儿B组分别有60名选手,每组男女各30人。根据评委的打分,每组各选出10名男女选手进入到第二轮的展示。担任少儿组评委的作曲家李凯稠说,分性别展演主要是考虑到男生、女生的变声期不同。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变声期从10岁开始,男生变声期集中在13岁到16岁之间,女生变声期在14岁到16岁之间。从此次展演少儿B组选手的综合情况可见,女生基本上已完成了变声期,声音稳定,有部分选手已经开始了正规的美声学习。而少儿B组的男生选手中很多还未变声,依然是童声。如果不分性别同场竞技,对于男生来说比较吃亏。即便今年分性别展演,也依然存在少儿B组男生选手变声程度不同的情况。中国音协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会根据首届声乐展演的经验,对少儿组的年龄、组别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小金钟声乐展演对标金钟奖,在展演形式上采用现场钢琴伴奏,不使用扩音设备。第一轮展演,每位选手演唱两首作品。进入第二轮展演的选手,再演唱两首不同曲目。经过两轮现场展演,少儿组两组别共选出新人20名、新秀12名、新星8名。

暴露过易、过难、过于成人化问题

展演中,选手们的演唱曲目重复性较高,尤其在第一轮展演中,歌曲《梦中的额吉》《长江之歌》《兰花花》等曲目演唱者众多。对此,李凯稠认为,我国儿歌或者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数量多,但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歌曲相对欠缺。很多歌曲在创作时,作曲家考虑到歌曲要利于传唱,选取的音区跨度小,节奏相对简单。但在展演中,指导老师希望小选手能演唱体现难度的作品,致使曲目重复度高。李凯稠建议,指导教师可选择一些易于儿童理解的古诗词歌曲。古诗词数量多、曲目量大,“撞歌”的可能性相对低,也能借此提高儿童的文学修养。

评委、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山河指出,展演中,他看到很多年龄很小的选手演唱歌颂祖国名山大川的曲目,“孩子们无法和歌曲产生共鸣,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教给他们的演唱方式和动作,并非发自内心歌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他更建议指导教师为学生选择与心智发展相一致的歌曲。此次展演中,少儿A组新星获得者、6岁的陈梦菲选曲以及表现给很多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在第一轮展演中,她演唱的曲目是《小甜猫》《有个小可爱》,两首歌都和猫有关。演唱中陈梦菲或将双手放在脸侧,或模仿小猫走路,动作俏皮、可爱。陈梦菲的指导教师陈燕表示:“6岁小朋友能够理解的歌词内容比较有限,小动物与孩子的童真、童趣非常契合。”陈梦菲第二轮演唱的曲目是《小伞花》《海浪花》,她赤脚上台,跟随节奏模仿在雨中或海边踩水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老师在帮助她理解歌词内容的前提下设计的,并非只是随着音乐机械地抬手、摆头,动作自然生动,展现了6岁孩童应有的童真、可爱。

而在少儿B组的展演中,一些选手演唱的作品难度则过高,给人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尤其是一些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选手,在展演中选择演唱中外歌剧咏叹调。评委、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郝菲表示,很多小选手演唱的曲目已经是本科生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曲目了。过早接触高难度作品有可能会造成用嗓过度,不利于小选手的长远发展。

此外,少儿组评委会主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原社长莫蕴慧指出,一些选手存在过度打扮的情况,有的选择了夸张的礼服,服装与演唱的曲目之间缺少关联性。相反,还有一些小选手,为了配合演唱曲目,选择穿戴少数民族服饰,过重的头饰、首饰压得孩子行动不便,甚至抬头、抬手都变得很困难。山河认为,青少年无论是穿着还是演唱的曲目,应该与年龄相符,展现出特定年龄下的特色和风格。比如少年儿童应该更多展现出健康、阳光、清新的形象,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声乐作品。声乐教学也应该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而不是过度追求成人的标准和规范。

指引声乐教育方向和审美标准

此次展演,少儿组评委会主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何沐阳从各地小选手的表演中,看到了国内声乐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一些小选手从选曲、演唱状态到服装、妆容、动作等,都与当代审美标准相去甚远,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地域,教师、家长在审美上的差异。何沐阳认为,少儿声乐教育应该与时代同频,鼓励创新,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审美和教学方法上。记者也在展演现场看到,第一轮展演中,很多指导教师站在台下,动作夸张地指挥着台上的小选手,台上的小选手则紧盯老师,“照猫画虎”地模仿动作、表情,全无自己的表达。让何沐阳感到惋惜的是,“很多小选手不仅选择的歌曲一致,甚至演唱方式上也在极力模仿原唱,忽略了个人风格和艺术个性。”他建议老师和家长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本次展演最终获得新星的8位演唱者,从他们的服装、歌曲选择,以及台风上总结经验,了解当代少儿声乐应该唱什么、怎样唱。此外,他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老师时也要细致考量,甄别出一些教学方式和思维严重落后的老师。

展演过程中,少儿A组选手邵羽辰备受关注。陪她参加展演的妈妈是大家熟悉的歌唱家吴碧霞。邵羽辰的演唱自然、大方,动作松弛,无论是她的演唱还是整体表现都被当成范本,视频被很多基层声乐老师转发、分享。有基层老师分析,邵羽辰的选曲很用心,尤其是她第二轮演唱的湖南童谣《马儿嘟嘟骑》,相较于很多小选手演唱各地民歌,童谣的歌词更贴近儿童视角,旋律既有地方音乐特色,也能够体现个人特点,容易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邵羽辰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少儿A组新星。

少儿B组中获得新星的章弋航选曲也颇有新意。第一轮展演中,他演唱了歌手周深的《光亮》,中间间奏部分,用戏曲念白的方式吟诵歌词,这一创意令人印象深刻。章弋航的指导教师刘慧介绍,章弋航是一个安静、内敛又自带气场的少年,他身上就带有“角儿”的风范。他们来自浙江温州,此次代表浙江音协参加展演,刘慧希望选择一首既能体现出章弋航特点,又具有江浙元素的作品,于是选中了带有戏曲韵味的流行歌曲《光亮》。为了把这段戏曲念白吟诵得有味道,章弋航还专门跟随戏曲老师认真学了一个多月的戏腔演唱,同时学习了戏曲中的眼神、身段。指导教师和艺术指导老师将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编排,进行转调处理,让章弋航在演唱中随着音调的升高表达情感的升华,把整首作品诠释得生动、感人。

“我认为小金钟的展演非常及时,为声乐教育指明了方向。”此次展演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陈燕是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的声乐指导,从事少儿声乐教育三十多年。她认为此次中国音协举办的小金钟声乐展演意义非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资本进入到少儿声乐领域,一些比赛、展演采取商业化运作,也造成了很多乱象。诸多乱象背景下,首届小金钟比赛的举办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为纠正行业偏差、引导声乐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少儿声乐教育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强调回归童真,反对过度商业化和成人化,提倡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歌曲,保护孩子的嗓音和审美。”

何沐阳评价,此次展演也体现了中国音协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此次声乐展演的评委皆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家、歌唱家和作曲家,他们为小选手指点迷津,令各地选手和指导老师皆受益匪浅。展演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官方平台,有助于提升国内少儿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展演也为全国各地的声乐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艺术潜能,有助于推动少儿声乐教育的进步与创新。此次展演,从各省、直辖市音协的选拔赛到最后石家庄阶段的展演,全程不收取报名费,与一些商业化比赛、展演形成鲜明对比,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让更多有才华的少年儿童有机会参与其中。“展演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将为更多对歌唱感兴趣的少年儿童树立榜样。小金钟声乐展演引领中国少儿声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声乐教育要尊重个性,富有新意,与时代同频的真谛。”山河说。

纪晨/文

简宇欣/摄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