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档案》带您追溯“三个面向”的由来
2024-08-19 19: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四十年前的秋日,在北京,邓小平与时任教育部部长何东昌的一次短暂交流,引出了一个看似轻松,但石破天惊的问题,那就是“三个面向”究竟该如何理解?

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短短十六字,却字字千钧,这其中蕴含了他对教育事业怎样的深远期待?他为何又会对景山学校特别寄语?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为您倾情讲述!

一次振奋人心的临时全校大会

邓小平挥毫题词背后有哪些故事?

1960年5月4日,北京景山学校正式成立,自诞生之日起,它就肩负着教育改革的使命。特级教师评定、九年一贯制实施、计算机普及先行、缤纷特色课程并举,众多开启先河的教育举措,无不体现出景山学校的改革底色。

1983年9月10日,景山学校召开临时大会,学校书记贺鸿琛激动宣读邓小平同志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不仅是对景山学校的深切期望,更在日后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总方针。那么,邓小平为何会给景山学校题词呢?

原来,在1983年9月7日,景山学校曾致信邓小平,希望他能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方向?今晚在节目中将为您揭秘!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亟待发展

邓小平又作出哪些高瞻远瞩的决策?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激情洋溢,干劲十足,但仍面临诸多待解难题。国家急需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推动现代化建设。

1978年,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汇报后,洞察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于拥抱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随后,邓小平前瞻性作出了关键决策,为万千学子开启世界之窗,而此举与他早年留学经历密切相关。

从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登记表、莫斯科大学自述书等多份独家珍贵档案,又体现出他怎样的如磐初心?

中国首台走进中小学校园的计算机背后

邓小平为何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开启了具有划时代的9天访美之旅,期间签署了中美两国首个政府间正式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归国时,邓小平不仅带回先进的科技理念,同时,他的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中国未来教育蓝图。他深知,科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此行,还有一台计算机随他回国。

景山学校校史馆中,这台作为中国首台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计算机,被置于显眼位置,由随邓小平访美的方毅副总理赠送。

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这一远见卓识又如何为中国教育迈向数字时代奠定基石?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档案》走进北京景山学校,邀请多位历史亲历者和见证者,倾情讲述“三个面向”背后的故事。

今晚21:08,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作者:

BRTV北京卫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