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今年,西城区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堵点与停车综合治理,大力营造高品质出行环境,提高交通支撑、保障与服务能力。
《交通大家谈》第372期节目,邀请到了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交通综合科科长 姜楠、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中心职员 吴玮頔一起关注西城区交通综合治理情况。
西城区多措并举推进
停车资源错时共享 改善停车秩序
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中心职员吴玮頔介绍,西城区在错时共享停车工作推进方面,按照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京交综治发〔2019〕2号)工作要求,结合西城区老旧小区众多,停车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特点,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大力挖潜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泊位,力争缓解常住居民停车困难问题。
今年,针对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事项,给各备案经营性停车场发出了“致停车场一封信”,继续普及政策的同时,也向不了解此事的停车场进行了介绍。结合各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对常住居民车辆进行疏解。截至目前,西城区已与32家备案经营性停车场签署了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协议,可提供泊位1115个。通过这几年来的努力,西城区共有100余家经营性备案停车场提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服务,共计车位4000余个。
西城区动态调整路侧车位
优化停车管理见成效
吴玮頔介绍,2024年,西城区根据慢行系统改造、新建公交站台、道路开口、避让学校周边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路侧车位动态调整,涉及6条道路,共取消车位9个,其中5条道路,新增36个车位。自2019年北京市道路停车改革以来,截至2024年8月2日,西城区共有路侧电子收费停车道路225条、共12407个停车泊位。
西城加速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新增千余车位缓解停车难
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交通综合科科长 姜楠介绍,西城区按照计划推进5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计划新增立体车位一千余个。
(1)展览路街道阜外大街35号院。该项目对现状平面停车位实施“平改立”,增加4层机械升降横移立体车位,新增70车位。
(2)月坛街道北京儿童医院停车楼。该项目利用医院内地面120个车的平面停车场,新增5层(局部6层)自走式钢结构停车楼,建筑面积20170平米,建筑高度17.5米,停车位685个。
(3)什刹海街道群力胡同9号院地下车库。原为什刹海房管所的物料库,该项目2012年开始申报立项,2017年开工建设,将群力胡同9号11号原地面房屋拆除复建,在地下建设5层机械智能车库,新增车位129个。
(4)新街口街道受壁街道路地下停车库。受壁街项目东起赵登禹路,西至西二环辅路,道路全长900米,规划红线宽度25米,拟在道路下建设2个车库(P1、P4),共新增车位181个,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
(5)地铁大厦立体停车库。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地铁大厦院内西侧位置,地铁大厦1989年投入使用,期间2005年整体已经进行过改造,至今已运转近18年,由于大厦整体空间局促,加之设备设施老旧且长期高负荷运转,在原位置基础上升级改造,4层升降横移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设计车位数21个,计划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此外,西城区已推进开阳大厦、法源寺前街、新风街3号、阜内大街与锦什坊街交叉口立体停车设施通过9部门联审,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各设施开工建设。
西城区多措并举挖潜停车资源
综合施策缓解停车难题
姜楠介绍,西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如何挖潜停车资源一直是西城区交通综合治理的重要课题。
(1)对现有市政设施的进行综合改造:一是利用公共绿地增加停车泊位;二是利用市政道路改造带动停车建设;三是结合已建成的地铁项目的站前广场、地铁织补工程等未能实施的项目用地进行综合利用;四是利用人防设施改造增加供给;五是利用学校操场增建停车泊位;六是利用闲置的锅炉房用地实施立体停车改造。
(2)利用城中村、边角地建设立体停车楼:结合城中村、边角地拆迁改造,利用路口的边角地,西城区已经实施建设了白米斜街、受水河胡同、东斜街南口、莲花胡同、宣外大街、南新华街、烂漫胡同、新华1949园区等立体停车楼,新增立体停车泊位1175个。
(3)利用城市“征而未建”的拆迁用地增加停车供给:为解决广外地区停车难问题,积极协调首钢公司,利用小马厂首特钢未开发的9号地建成了临时停车场,新建停车泊位220个。结合部门未完成拆迁的用地,推进停车楼建设。利用西直门内大街北侧红线道路拓宽的征拆用地在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西城文化剧场等单位门前建设临时停车场,实施有序管理。
(4)实施老旧小区停车增量改造: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优势,结合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增加居住区内部基本停车泊位。近年来,西城区共完成清芷园等75个居住区小区实施了停车设施增量改造工作。
对于西城区停车您有什么想说的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交通大家谈》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