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汽车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的历史面前,汽车文化理论与实践应用急需全面系统地研究阐释。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文化坐标,北京汽车博物馆担负时代使命,聚焦“人——车——社会”的综合性命题,创办《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推进汽车文化研究走向系统和深入。
《汽车文化研究》(Journal of Automobile Culture Studies)学术集刊(以下简称“集刊”)由北京汽车博物馆主办,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资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集刊内容分为专题研究、前沿探索、历史研究、科学传播、调查研究、口述史料、国际视野、学术资讯等版块(每辑精选部分版块),致力于搭建汽车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学术交流平台。
《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第1辑
集刊由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乔晓鹏担任主编,由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担任学术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蔡诗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陈斌、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原商务参赞陈林、工信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王珍英、中国汽车报社原社长辛宁、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张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支敏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汽车文化研究》第1辑已出版发行。第1辑推出“专题研究:中国汽车工业70年”“前沿探索”“科学传播”“国际视野”4个版块,共发表相关主题学术文章13篇。
《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第1辑目录
“专题研究”版块聚焦中国汽车工业70年。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开展汽车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汽车强国支撑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付于武《坚持长期主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庆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路径研究》,李万里《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定位和新挑战》,单伟、张鹏《智能时代北汽设计的历程与思考》,刘静波《砥砺前行、笃行不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年》,熊伟《从0到1的突破——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的发展历程》,从多维度阐释了中国汽车工业70年蓬勃发展的历程。
“前沿探索”版块关注汽车文化研究的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朱盛镭《汽车文化纵横多维论》以历史沿革为经,纵向叙述汽车文化的嬗变全程,以过往史事为纬,横向叙述汽车文化的演绎全貌,对汽车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新生事物进行多维视域的叙述。相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一文,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阐释,对汽车专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第1辑目录
“科学传播”版块关注以汽车为载体开展的科学传播。该版块刊载了乔晓鹏《行业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北京汽车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闫建来《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探析》,陈新亚《从汽车科普需求调研看汽车媒体参与科普创作的优势》,从科学传播实践角度进行了多视角研究阐释。
“国际视野”版块关注国际汽车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开展汽车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相关研究,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汽车文化交流互鉴。该版块刊载了吴丹《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汽车主题公园——德国大众汽车城》一文,其对于国内汽车博物馆、主题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附录部分梳理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事记,与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研究互为佐证,以多视角形成交互探照。
《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由中国知网收录,面向社会各界持续征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投稿邮箱:qcwh@automuseum.org.cn
附件:《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稿约
撰文/熊伟
摄影/杜云鹏
《汽车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稿约
1.《汽车文化研究》(Journal of Automobile Culture Studies)集刊由北京汽车博物馆主办。该集刊立足学术前沿、坚持学术标准,搭建汽车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集刊定位,集刊栏目分为专题研究、前沿探索、历史研究、科学传播、调查研究、口述史料、国际视野、学术资讯等版块(每辑精选部分版块)。专题研究版块的文章是围绕汽车文化某个领域或主题撰写的专业研究文章。前沿探索版块重点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历史研究版块围绕汽车历史,研究、记录汽车工业发展情况。科学传播版块关注汽车科普教育、展览展示、文化传播等方面。调查研究版块主要以汽车为媒介,从应用角度阐释汽车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口述史料版块围绕汽车发展历程采访行业典型代表,如实记录,做好资料留存。国际视野版块开展汽车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相关研究,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汽车文化交流互鉴。学术资讯版块主要包括诸如学术会议、学术会展、学术出版等各类学术新闻。欢迎各界专家学者赐稿!
2.来稿语言以中文为主,一般以2.5万字为限,特殊情况另行处理。
3.本集刊对所有来稿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如有抄袭或侵权行为,概由投稿者负责。
4.来稿请另页标明中、英文篇名,投稿人发表用的中、英文姓名,并附中、英文摘要(各300字为限)及中、英文关键词(以5个为限)。
5.来稿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注)形式,每页单独编号。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体例请参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第17至25页(下载地址:https://www.ssap.com.cn/upload/resources/file/2016/11/04/126962.pdf),并请以Microsoft Word兼容的电子文件投稿。
6.来稿请附个人简介,并附通信地址、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
7.来稿经本集刊发表后,除作者本人收入其著作结集出版外,凡任何形式的翻印、转载、翻译等均须事先征得本集刊同意。
8.来稿请以附件方式发邮件至:qewh@automuseum.org.cn。
9.本集刊主编和编委会保留发表最后决定权,并可以对来稿文字做调整删节。如不愿删改,请于来稿时事先予以说明。
《汽车文化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