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1+1”格局:推动中国数据基础制度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周年系列】
2024-09-07 09: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前言

在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为讨论的重点之一。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特别是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方面,通过数据产权、流通交易和收益分配的制度创新,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通。同时,会议也指出了构建和完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以确保数据在市场中的流通和安全性。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关乎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中国数据基础制度的“3+1+1”格局奠定了基础。

一、三中全会关于数据制度的战略布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数字经济的政策部署清晰地体现在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上。会议提出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普及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此外,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被提上重要日程,会议强调要健全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制度,以保障平台经济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数据领域,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建立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必要性,推动数据共享,促进数据高效流通。通过构建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和利益保护等制度,确保数据安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并推动建立高效便利且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这些决策为中国未来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3+1+1”格局下的数据基础制度

在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数据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了系列工作,我们将其概括为“3+1+1”格局,涵盖了三大核心内涵,一个关键抓手和一个未来发展方向。该格局为未来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也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

1. 三大内涵:数据产权、流通交易和收益分配

首先,数据产权制度是数据基础制度的核心内涵之一。国家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三权分置”模式,即数据持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制度,这在数据产权确权和使用中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国家数据局政策与规划司负责人栾婕指出,数据产权的确权难是制约数据流通和价值实现的主要问题,通过“三权分置”模式,能够有效理顺市场主体在数据产权上的权益,从而更好地释放数据的经济价值。

其次,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是确保数据能够在市场中高效流通的关键。流通交易不仅是数据价值实现的路径,也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翁翕提到,数据的流通交易是释放数据资源潜力的关键环节,能够通过规模化交易将分散的数据资源变成高效的数据资产。为了确保数据交易的顺畅进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构建了全国统一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并为数据流通建立了准入标准和交易规则。

最后,数据收益分配制度是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公平分配的基础。国家提出了“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数据要素的收益分配能够合理向数据价值和贡献者倾斜。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一分配制度在确保初次分配合理性之外,还关注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权益,防止资本在数据领域的无序扩张。

2. 一个抓手:数据基础设施

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被视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抓手。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与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表示,数据基础设施是数据基础制度落地的基础承载。无论是数据存储、计算能力,还是数据流通的顺畅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整个数据要素市场的运行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推动下,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东西部数据枢纽节点的网络时延也已基本满足20毫秒的要求。

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杜巍指出,数据基础设施还包括标准规范、体制机制等“软”制度设计。这些“软”设施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有效运作提供了管理框架和技术标准,确保数据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流通中能够保持高效、安全和可信。

3. 一个方向:数据跨境流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数据的跨境流动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强调,数据跨境流动不仅涉及国家的经济利益,也关乎国家安全。未来,中国将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高效、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这一机制将确保数据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安全流动,并推动中国与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刘烈宏还指出,未来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将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问题,还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确保跨境流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合规性和权益保护。同时,国家将持续探索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模式,确保中国能够在全球数据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

三、未来数据基础制度发展的方向与挑战

随着数据基础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未来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1. 完善数据产权和流通交易机制

数据产权的确权问题和流通交易规则的完善将是未来改革的重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的数据产权制度虽然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置”框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确权难、流通定价不统一等问题。未来,国家将进一步明确数据持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益关系,确保数据流通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从而提高数据要素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2. 构建更加多层次的市场交易平台

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核心动力。国家将继续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推动地方级、国家级和行业级交易平台的建设。与此同时,国家将继续优化数据交易规则,确保市场主体能够根据透明、合法的交易规则参与数据交易,提升数据市场的活力和流通效率。

3. 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与跨境流动机制建设

数据安全治理是保障数据要素市场稳定运作的前提。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制度的建设,确保数据在供给、流通和使用的全过程中不被滥用、泄露或篡改。尤其是在跨境流动方面,国家将加强对数据安全的审查和管理,确保数据在跨国交易中不威胁国家利益和隐私安全。

4. 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升级

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将加大对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空间等新兴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数据流通的可信度和安全性,还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未来,技术的进步将成为推动数据基础制度进一步升级的重要动力。

四、结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视和政策布局,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3+1+1”格局的制度建设,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加速推进,为未来的数据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平台、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和跨境流动机制,中国有望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国家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安全治理,确保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作者:

刘典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