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举办建校十周年庆祝大会,全面展现学校十年来扎根昌平办教育、改革创新强发展的使命担当,同时为学校新十年发展谋篇蓄力。庆祝大会以“扬帆起航,梦想启航”为主题,分为“十年·成长”“创新·融合”“感恩·祝愿”“青春·希望”四个篇章,全面回顾了学校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的美好蓝图。
昌平区委副书记冷强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工委书记王建,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世洁,以及来自区、校职能部门领导,合作院系代表,高教园区管委会、95820部队、沙河镇、北师大二附中的领导与一千余名师生、校友、家长们共聚一堂,共襄建校十周年的庆祝大会。
第一篇章【我们=十年+成长】
开场视频缓缓拉开序幕,视频中,师生们满怀激情与梦想,穿梭于时光的长廊,细心寻觅着与学校“十载风华”紧密相连的每一个珍贵瞬间。
开场歌舞《十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校园乐队激情演奏,学生们身着特色服装,以现代舞的形式展现了北师大昌平附校学子的青春活力与蓬勃朝气。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鹏飞发表致辞。他回顾学校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为昌平附校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每一个“附校人”表达了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大思政”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深植师生心中,注重在五育融合中形成育人合力。始终坚持勇于创新、顺应时代,在课程建设、数字化转型、科研兴校等领域主动求变。始终坚定立足师大,开放融合,将高校资源、社会资源转化成学校发展的强劲动能,在辐射引领中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展望未来,他表示,学校将深入总结十年办学的宝贵经验,不断探索教育创新的新路径,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教育篇章。
第二篇章【突破=创新+融合】
学校形象宣传片《十年 恰是风华正茂》首映,这是一部对学校十年发展历程的深情回顾与辉煌展望,更是每一位师生共同书写的时代华章。
歌舞《少年》以阿卡贝拉、歌曲说唱与街舞的完美结合震撼全场,学生们用才艺诠释着青春誓言,展现了横溢的才华与坚定的信念。
新书《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怎么做》即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权威出版,标志着学校在课程改革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这是北师大昌平附校深耕教研的结晶。沈静副校长与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共同探讨了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展现了学校在创新融合道路上的坚定步伐。这本书将于今年下半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第三篇章【光阴=感恩+祝愿】
随着校友主题VCR的缓缓播放,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首届学子的青涩与如今的辉煌紧密相连。他们以最真挚的情感,编织成一首首对母校的赞歌。
师生情深,歌以咏志。歌曲《谁》悠扬响起,老师与学生以吉他为媒,以歌声传情,用肢体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师生共度的美好画面。
烛光盛宴环节,现代舞《烛光》拉开了序幕,会场被温暖的光辉笼罩,随着《生日快乐歌》的响起,全场师生及嘉宾共同举杯,为北师大昌平附校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第四篇章【未来=青春+希望】
教师风采VCR拉开了序幕,展现了教师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他们或站在讲台上激情授课,或与学生亲切交流,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温情与感动。
昌平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工委书记王建代表昌平区致辞。王建回顾了北师大昌平附校十年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厚基础、宽视野、有作为、能担当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合作办学模式、学段贯通培养、育人特色和课堂改革中所做出的卓越探索,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学校十年办学的经验做法,围绕“擦亮北京师范大学底色,在提升育人质量、促进五育融合上下功夫”“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优质均衡上下功夫”“深化校地合作工作机制,在拓展合作领域、促进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三方面给学校提出了发展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代表大学致辞。汪明回顾了昌平区与北师大在昌平校园建设、创新科技园落地、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成果,高度肯定了昌平附属学校作为北师大在昌平教育沃土播散下的第一粒种子,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育人实践中不断做标杆、树样板的成就,并提出了“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北师大和北师大附校这片沃土上,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殷切期望。
原创朗诵《京师昌平附校赋》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情的演绎,讲述了学校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歌伴舞《未来我来》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学生们以动感的舞姿和激昂的歌声展现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最后,在全场师生的共同期待中,校歌《三色帆》MV正式首发。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励志,不仅传承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更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与精神风貌。随着校歌的响起,全校师生齐声高唱,共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加油鼓劲。
道阻且长
砥砺前行
书写更加绚烂多彩的篇章
素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北京时间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