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保持个人卫生和清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全球健康危机期间,勤洗手、多消毒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日常习惯。近年来,随着韩国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个人卫生习惯与过敏性鼻炎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公布,我们不禁要问:频繁洗手或过度清洁,真的会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吗?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防御网络,其主要任务是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常洗手是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仅手部卫生的改善就可使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分别减少31%和21%。然而,当人体长时间处于过度清洁的环境中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失去应有的“锻炼”机会,导致其功能逐渐减弱。
研究发现,频繁洗手和使用大量抗菌清洁剂会破坏皮肤表层的自然屏障,即角质层和皮脂膜。这层屏障不仅有助于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还参与调节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平衡。一旦这一平衡被打破,有害细菌可能会趁机繁殖,引发皮肤炎症和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痒、鼻塞、打喷嚏和流清涕等。韩国相关研究表明:年龄越小、体育活动天数较多、男性性别、生活在大城市、经济水平高、父母文化程度高、不吸烟、不饮酒的儿童和青少年,其卫生清洁度得分越高,患过敏性鼻炎的几率也越高。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过度清洁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过度清洁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增加过敏性鼻炎的风险:破坏皮肤屏障、改变微生物群落、免疫系统失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清洁与健康的关系呢?正确的清洁方式应该是适度而不过度。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总而言之,清洁和洗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但我们要把握好度,否则过度清洁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清洁方式,保持适度的清洁频率和强度,以维护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来源:变态反应科
作者:于睿莉
荐稿:王晓艳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