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着记忆中的北京地铁一二号线
2024-09-15 09: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乘坐地铁的目的或许不仅仅是为了出行的便捷

曾有一个时期,我特别喜欢乘坐地铁。其实,这种“乘坐”的目的并不是为着到哪儿去,而是为了参观地铁。其实,地铁用于参观,而非用来使用的时代,已然距离我们很远了。如我一般以北京地铁为“名胜古迹”且到处参观者,估计满北京城也找不出几个来(不能说没有)。

曾经独步天下的北京地铁票价

那时候的北京地铁票价,可谓是国内价格最低。两元钱的地铁,想到哪儿去都行。两元钱,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据说,这个价位不仅在国内各大拥有地铁的城市罕有,而且还能独步天下。大约在十年前,四通八达的九条地铁线路,除机场专用线以外,可以自由换乘。去哪儿都两元。于是,便有北京市民留下这样的说法:“花一根冰棍的钱,能在地铁里转半天儿。”就在我到处“逛”地铁的时候,家里长辈于无意间撂下一句话:“你小子坐便宜地铁的逍遥日子,兴许持续不了太久。”我茫然。“你也不看看地铁的建造和使用成本。这两块钱,得让政府每年搭进去多少财政收入啊。”果不其然,在两元票价维持了一段时日之后,地铁的票价开始与国内其他城市趋同了。

如今的地铁一号线几乎要把长安街延展至最大限度

其实,沿着北京地铁一号线坐上一遍,等于是把北京的横中轴线打穿了。而今的地铁一号线,是从四惠东站、四惠站、大望路站、国贸站、永安里站、建国门站、东单站、天安门东路、天安门西站、西单站、复兴门站、南礼士路站、木樨地站、军事博物馆站、公主坟站,一路延伸至石景山苹果园站的。据说,未来的某一天,苹果园西侧的福寿岭站亦将启用。由此看来,长安街的手臂又将展开一段了。

环绕了北京内城一圈的地铁二号线

至于北京地铁二号线,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那就是一条能“游走整个北京城”的路线。直到我升入中学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民眼中的城区范围,也没有超过二环多少。在著名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之《风声》一集里,当着邻居们的面儿,胡学范(英若诚饰演)提及“大北窑”的时候,立即便讲道:“我太太不愿意住在农村”。这一说法,于台下观众中引来了会心的笑声。看来此言不虚。甚至有些民众,将北京外城(南二环)部分,亦划在心目中的“城乡结合部”范畴内,这令而今的人们有些匪夷所思,但在当时,确实有些道理的。然地铁二号线,正巧围绕在京城的内城城墙外侧。逛它一圈,岂不是把老北京的“精华”都逛遍了。

北京的地铁之梦

最初源自领袖的构想

据说,最早提出要建设北京地铁的人,乃是我们的领袖。他于新中国将成立之初,便说过这样的话:“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领袖的这个设想,至迟于1953年已经呈现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关于北京城建总体规划之方针性文件当中了。按照其中的说法,便是“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据说,此文件并没有得到中央的最终批示,然准备建设地铁的构想,已经在一些建设者的心目中渐渐成型。

为着备战目的而修筑地铁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城的总人口只有270万左右,机动车的保有量为5000多辆。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在京城之内修筑地铁,或许并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程,其构想亦未免有些奢侈了。那么,为何要修筑地铁,或许周恩来总理的话,更能一语道破:“北京修筑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周总理的话,放到今日来看,或许有些幽默了。然在当时,他确是极为认真的。

十年大庆期间筹划的地铁项目

却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待到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1959年,中央及北京市大致确定了两条地铁线路:第一条线路,是由新建成的北京站出发,途径东单、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西单等地,最终到达石景山;第二条线路,则是从而今国家体育总局所在地的体育馆路出发,经过天坛东门、中轴线、中山公园、西单、西四、西直门等处,一路延展至颐和园。这两条路线中的第一条,有点相当于今日的北京地铁一号线。然第二条,或许有一部分是与地铁4号线重合的(西单以北)。当然,由于经济困难时期的来临,导致地铁的前期规划与设计,在1961年被迫中断。

高水平、严要求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及至1965年2月,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为组长的北京地铁领导小组成立。到了当年的7月1日,位于玉泉路西侧的两棵大银杏树下(而今树木尚在),北京市的彭真市长主持了北京地铁的开工仪式。此时,身为领导小组组长的杨勇,提出了地铁建设的三项原则:“地上服从地下,交通服从战备,时间服从质量。”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毛泽东所提出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此时正赶上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的时期。然而,需要投入大量经费以修筑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是有其深刻之国际背景的。那便是: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中国方面不得不加紧进行战备工程的建设。由此,中央决定:要在北京、沈阳和上海三地规划“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地铁线路,而北京的地铁建设更可谓是重中之重。由此,一条能够达到防范核武器水平的全水泥隧道,便开始建设。其所采取的施工方式,乃先挖开地面、待隧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填埋。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防工程,地铁建设不仅需要保密,而且需要防爆。如何来防爆,按照当时的做法便是:在几层油毡防水层以上,还要增加厚达一米的钢筋混凝土防爆层。而进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敌方所进行的地毯式轰炸。

拆除古老城墙:

艰难时期修筑地铁的无奈抉择

在投入建设的地铁路线中,能够确定的是首都城市交通与长辈设施相结合的“一环两线”。当然,为了能尽量降低成本、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同时也能找寻到最为坚实的掩体,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老城墙沿线,便成为了修筑地铁的“最佳线路”选择。从而今人们的观念出发,这或许是对北京文物古迹的一种令人痛惜的严重破坏。然对于当年的人们,却没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感受。地铁第一期工程中,拆除了包括宣武门、崇文门在内的北京内城南侧城墙;地铁第二期工程中,则拆除了北京站经建国门、东直门、安定门、西直门、复兴门沿线的城墙、城门及附属建筑,徐悲鸿纪念馆亦被迁移。这条线路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从西山到北京站,其中西山至苹果园之间的4个车站(福寿岭等)属于军队内部使用。这条地铁据说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地铁线路,而且也早于香港、汉城、新加坡、旧金山、华盛顿等东西方重要城市。

略显冷静的通车典礼

与伴随着一期工程通车后的磕磕绊绊

时值1969年的初秋,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全面竣工(由北京火车站、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南礼士路、木樨地、军事博物馆、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村、古城、苹果园),其全长23.6公里,设置17个车站和一座地面车辆段(古城)。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由于此时恰逢北京战备疏散,所以地铁通车仪式并没有举行。据说,最初乘坐地铁者,只是周恩来总理与几位老帅而已。由于当时地铁建设的主导思想是“战备为主,兼顾交通”,所以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并没有对公众开放。虽然工程已完成,但是地铁电气系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走电失火安全问题(直到1981年方才基本解决地铁电路系统的走电失火问题),1969年11月11日地铁电力系统起火导致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并毁坏2辆列车。周恩来总理让部队全面控制地铁,但事故仍旧接连发生。为此,从1969年至1973年,周总理针对地铁的安全问题,先后作出过6次重要批示。其主旨在于:不解决安全问题,地铁就不能正式运营。

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的“乘坐地铁”活动

据说,那时节去“使用地铁”,并不是为了出行需要,而是一项政治任务。当时参观地铁没有散票,只有单位开具介绍信方可购买团体票,一毛钱一张(每人次)。按照曾经接待过参观者之工作人员的话来说:“我们这些服务员拿着小喇叭,先让参观者背毛主席语录,即领袖1965年对地铁建设的那段批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等车来了,才组织乘客下站台。接车时,我手里要拿着‘红宝书’,且把‘红宝书’放在胸前;车开走的时候,要向乘客挥动‘红宝书’。”(出自著名作家刘一达先生的采访内容)

当然,在京的外国人也可以参观地铁(从而彰显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只是乘车要限制在玉泉路站以东。此外,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有时也被安排参观地铁。及至1972年以后,个人才被允许不拿工作证购票。大约到了1974年前后,地铁最终成为北京市民的日常交通工具。尽管如此,作为备战需要而建的北京地铁,依然要把军事防御性任务放在首位。就在1971至1975年间,出于执行任务的需要,北京地铁曾三次全线停运,其累计时间长达398天。

地铁二期工程的结束

让一期线路不再孤单

别看此时的地铁一号线已经开到了苹果园。然居住在石景山地区的市民,依然会把进入主城区叫做“上北京”。待到20世纪80年代初,石景山地区的地铁才完全面向公众。及至1984年,地铁二期环线工程正式通车,其按照“马蹄形”的方式运行。沿着古老的内城城墙遗址位置,地铁往返于复兴门至建国门之间,其中途径阜成门、车公庄、西直门、积水潭、鼓楼大街、安定门、雍和宫、东直门、东四十条、朝阳门。二期工程全长16.1公里,共设置12个车站。

北京地铁发展史上最纠结的事:

一二期工程近在咫尺,却无法把手牵

按说,二期环线建成通车,已然对北京市民的出行有了很大助力。然从现实情况来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由于北京一、二期工程中间没有折返线,以致二期环线地铁不能环形运营。从北京站过长椿街直奔南礼士路的一期工程,无法与复兴门至建国门之间的二期工程存在交汇点。于是,一期工程便呈现每日运送50多万人次乘客,导致长期“超饱和”的状态;而二期工程则每天只运载乘客4至5万人次,一直处于“吃不饱”之中。

在一部拍摄于1980年代初,名为《这不是为了爱情》的影片中,全景式地展现了那时候的北京地铁风貌。有朋友讲,这是前门站。

复兴门折返线

使得北京地铁一二号线路最终形成

由此,于一期和二期工程的交汇处复兴门修筑折返线,就成为了应有之义。然改革开放之后的北京变化日新月异,曾经荒凉之地已成为繁华之区。在此情形下,采用昔日阻断交通、明挖洞穴的方式来建造地铁,就变得不合时宜。于是,复兴门的地铁折返线就选择了以“浅埋暗挖法”来进行。

直到1987年12月,复兴门折返线建成通车,从此,乘坐由石景山苹果园出发的地铁一号线列车之乘客,可以在复兴门站换乘地铁二号线。北京地铁二期工程总算实现了环线运营,其全长达23.03公里。北京地铁的一、二号线亦开始独立运行,从而改变了运力严重不均的状况。


作者:

申哥带你走天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