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西城三学子获评2024首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2024-09-17 11: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首都“新时代好少年名单。经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家长和社会推荐,西城区3名学生获评荣誉称号。他们是:北京市正泽学校刘尚仪、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刘昊哲、西城区德胜中学刘玥含。

2024年,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继续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培育树立、宣传学习“新时代好少年”典型,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刘尚仪

跨界多面手,学思践行,知行合一

15岁的刘尚仪,现就读于北京市正泽学校八年级3班。在校担任学生会主席,在班级里担任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体委工作,是一个品学兼优、自律坚韧、自立自强的好少年。

知行合一,是北京正泽学校校训,刘尚仪是知行合一的坚定践行者。每日晨练队伍中都有她的身影,热爱体育、坚持锻炼,铸就了她健康体魄和坚韧的精神,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赢得了非常优秀的学科成绩。

刘尚仪兴趣爱好广泛,从跳高、赛艇、舞蹈、美术,到朗诵、钢琴、戏剧,她都积极投身其中,追求卓越,在多个比赛项目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国标舞比赛中,获得“世界杯”和“黑池舞蹈节”两大国际比赛业余10岁、12岁、14岁的双人精英组冠军;赛艇比赛获得2023年北京市赛艇U系列锦标赛和北京市赛艇锦标赛两个大赛的女子乙组双人双桨500米1000米2000米冠军;她热爱美术,在华夏儿艺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的才艺曾在2019第三十七届北京学生科技节—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戏剧表演创意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也在朗诵比赛、钢琴演奏大赛都捧得奖杯。兼顾出色的学业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在2023-2024学年度伊始,刘尚仪受邀向学弟学妹做了《如何高效度过七年级学习生活》的主题分享并获好评。

在志愿服务、社会慈善活动中,经常看见刘尚仪的身影。担任各科课代表和体委工作期间,刘尚仪有责任、有担当,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在家中,独立自主的刘尚仪尽己所能分担家务。2019年,刘尚仪跟随家长到云南参加支教援助,展现新时代好少年追求上进、勇于挑战的风采。在各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刘尚仪经常担任组长,带领组员们分工合作、协调配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在学生会竞选中,一马当先,勇于担大任,在学生会主席的新岗位上,带领团队开拓时代少年自立自强的新篇章。

刘昊哲

科技先锋:创新发明被授予国家专利

11岁的刘昊哲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目前就读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四年级(2)班。

对于各学期都获评“全国发展星”的班长刘昊哲,同学们给他不少标签,像“全能运动健将”“书虫”“小百科”等,其中最为贴切的还是“科技小达人”。受学校“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氛围熏陶,刘昊哲对科技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2022年、2023年分别受邀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幻创作活动等,体验科研过程,培养科学思维。2023年,刘昊哲作为优秀青少年参加了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交流互动中被勉励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凡事爱问为什么的刘昊哲多次担任中国科技馆的“小讲解员”,传播科技知识;有时候为了寻找答案,刘昊哲会花上好几天时间查找资料,这股钻研的劲头为他打开了科学探究的大门。喜爱创新的刘昊哲热衷于各类科学实验,特别喜欢动手“拆解”和“复原”,研究产品的内部构造,甚至“改造升级”,自创发明。他自主发明的多功能考试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起因是考试粗心忘带尺子,萌生发明多功能考试笔的想法。经过多番尝试,反复实验与改进,最终研发出集合签字笔、改正装置、计时器、折叠尺于一体的多功能考试笔。刘昊哲热心公益活动,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贡献了不少“金点子”,参加北京护城河公益捡拾活动,自制垃圾捡拾器得到主办方的认可和推广;参加内蒙古防沙植树志愿活动时,通过操控无人机拍摄了解地形及全貌,认真查阅资料、研究可行性后向带队老师提出建议开发“植树机器人”,与防沙专家的计划不谋而合,现在鄂尔多斯已研发应用植树机器人。在参加向日葵助学活动中,刘昊哲精心准备科普知识,把平日收集整理的科技知识按照篇目分门别类,制作成册复印分发,将科技梦想的种子传递给更多的同龄人。

刘玥含

“碳达人”:以创新探索逐“绿”前行

14岁的刘玥含是北京市西城区德胜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她品学兼优、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六年多时间里,她始终关注城市环保,“为地球健康尽一份力”是她的人生梦想。以城市和自然为“大课堂”,这位环保好少年践行低碳生活,先后赢得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小院士一等奖、北京市西城区“少年科学奖”等奖项。

小学时,一次暴雨中,刘玥含发现路边雨水口被行道树凋落物严重堵塞,造成排水不畅甚至严重积水。从这个小小起点开始,刘玥含针对城市内涝展开了调查研究,针对北京常见的三种行道树在不同季节的凋落物数量、在不同时期对雨水口堵塞的情况,她向排水集团建言献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获得北京市第22届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41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市小院士一等奖等奖项。由她独立发明设计的新型防糊堵雨水箅子还参加了“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

上中学后,在新闻里了解到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偶然间发现北京市行道树碳汇数据相对匮乏,刘玥含由此进行了一次实地科学研究。无数个周末,不论酷暑寒冬,她骑着共享单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对10种行道树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城市行道树固碳能力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行道树碳储量测算方法,获第43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小院士一等奖、西城区金鹏科技论坛二等奖等。

刘玥含在碳汇领域的研究成果吸引了《科普时报》《北京西城》官方公众号等媒体的采访报道,被评价为“展现了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才华与潜力”,成为了一名“碳达人”。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刘玥含愈加意识到需要更多学习来满足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她以好奇心为驱动,服务社会为方向,崇尚科学,行于实践,用细致的观察来发现科学的真谛,在科学教育加法背景下走出了一条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新路径。未来,刘玥含也将为守护地球健康而继续创新奋斗。

来源:北京西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