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来喜讯,周云芝主任带领的团队成功运用CT引导下的多项气管镜技术,为一名因新冠感染导致气管切开后长期气道闭锁的患者实施了复杂手术,成功打通了闭塞的气道,为这位失去声音长达一年之久的患者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旋律,重新获得了发声的能力。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现了团队在呼吸介入领域的精湛技术,也为类似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气道闭锁:绝望中的曙光】
高阿姨,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自2022年12月不幸遭遇新冠感染引发的急性喉炎后,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急的气管切开术虽挽救了她的生命,却也让她陷入了长期的沉默与无助之中。随着时间推移,气管上段的狭窄如同无情的枷锁,逐渐剥夺了她发声的权利,不能正常交流,更不能进食。直至2024年8月,当外院的CT检查结果揭示出喉咽壁增厚、气管上段管腔闭塞的残酷现实时,高阿姨和家人几乎陷入了绝望。
【团队集结:智慧与勇气的碰撞】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周云芝主任迅速组织团队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个由多位呼吸介入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深知此次手术的难度与挑战:闭锁时间长、病变范围广、手术风险高。然而,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激发了他们迎难而上的决心。
周云芝团队决定采用CT引导下的多项气管镜技术,这一创新性的手术方案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极高的操作精度,还需对气道的复杂结构有深刻的理解。CT的精准定位如同为手术团队安装了一双透视眼,让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大大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手术纪实:分秒必争的“生命通道”】
9月2日,手术正式拉开帷幕。在CT的引导下,周云芝主任手持气管镜,犹如一名精细的工匠,小心翼翼地穿梭于狭窄的气道之中。导丝的坚硬端在精准的操作下,如同探路的先锋,成功穿透了闭塞的气道。随后,电针切割、硬镜扩张、球囊扩张等一系列高科技治疗手段轮番上阵,闭塞的气道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被逐步打通,仅30分钟,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气管上段管腔狭窄程度减轻了80%,高阿姨久违的声音在堵管后重新响起,那一刻,全体医护人员和家属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9月9日,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气道再次狭窄,团队在气管镜下为高阿姨置入了T形管。这枚小巧而神奇的装置,不仅有效支撑了狭窄的气道,防止其塌陷,还大大降低了导管移位的风险,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人文关怀:医术之外的温暖】
在周云芝主任及其团队的眼中,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他们深知,除了精湛的医术,患者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与鼓励。手术前后,团队成员多次与高阿姨及家人沟通交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用温暖的言语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当高阿姨重新开口说话的那一刻,不仅是医学的胜利,更是人性光辉的闪耀。
【经验分享:引领行业前行的灯塔】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高阿姨带来了新“声”,也为医学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周云芝主任团队通过实践证明了CT引导下气管镜技术在治疗复杂气道闭锁中的独特优势,特别是CT引导下将导丝坚硬端精准穿过闭锁段,安全的打通气道并行T管置入术的应用,为复杂难治的良性气道闭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经验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同行了解这项呼吸介入技术,为更多像高阿姨一样的患者带去希望与光明。
在医学的征途上,每一次挑战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次成功都是对生命的礼赞。周云芝主任及其团队以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成功打开了高阿姨的生命“一线天”,让她重获新“声”。
在未来的日子里,周云芝团队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用科技的力量和医者的仁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与光明。
【科室简介】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重点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设有呼吸门诊(普通、专家)、呼吸病房、支气管镜室、内科胸腔镜室、肺功能室、重症监护室、CT室、导管室、中心实验室等统一管理的独立临床科室。科室常年开设有肺癌专病门诊、肺癌微创治疗专病门诊、肺小结节门诊、气道狭窄专病门诊、气道瘘专病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专病门诊、支气管哮喘门诊、变态反应门诊、间质性肺病专病门诊等专科门诊,拟开设睡眠监测、肺康复等专病门诊,以充分满足广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多种需求。2018年至今床位使用率102.85%。近3年平均收治住院患者2800人次/年,门诊年诊治25000余人次。
科室在秉承传统的呼吸专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4年率先在北京市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接诊、住院半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2017年获批中国内镜医师协会硬质镜培训基地,培训全国各地进修医师近千人。科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常规开展各种呼吸介入治疗技术包括:
一、呼吸内镜下的各种诊疗技术:
1.经支气管镜诊断技术: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刷检、活检,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冷冻肺活检,支气管镜电磁导航、lungpro虚拟导航等高级诊断技术,精确定位,提高肺外周结节病变的诊断阳性率。
2. 全肺灌洗术:尘肺病诊治方面,联合我院职业病科开展同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缓解尘肺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良好。
3. 呼吸介入治疗技术包括:
(1)经气道介入技术:硬质支气管镜、氩气刀、二氧化碳冷冻、球囊扩张、激光、低温等离子射频、微波、气道支架置入及取出、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药物注射、光动力治疗、各类气道瘘口的封堵等,全面解决患者的气道梗阻及气道瘘问题。同时对慢阻肺(COPD)终末期患者予以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肺减容术,并对难治性哮喘患者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经皮穿刺技术:全身各部位的穿刺活检术及实体肿瘤消融术,包括氩氦刀、微波、射频、激光、放射性粒子植入、间质光动力等技术。
(3)经血管介入技术:常规开展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支气管动脉栓塞及血管内支架技术,应用于肺癌及咯血患者治疗,疗效确切。
(4)内科胸腔镜下的诊疗技术:包括硬质/半硬质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腔镜下肺大疱减容术及光动力治疗等。对肺癌、慢性气道疾病及肺结节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个性化制定复查及康复计划。
二、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治:
1. 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间质性肺病、肺结节病等。
2. 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诊治:各种原因咯血、不明原因发热、肺部肿块、肺不张、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3. 针对过敏人群的诊疗:科室开设变态反应门诊,并常规开展皮肤点刺试验及(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等过敏原检测项目,可检测大部分常见过敏原(如螨虫、霉菌、花粉、虾、蟹、各种肉类、蛋、坚果、蔬菜、水果、粉尘、鱼等),使广大过敏患者不仅能明确自己的过敏原,还可得到专科医生指导和规范治疗。
4.应急救援也是科室的重点工作之一。依托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的重点支持,在原有成熟专业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多学科协作,已拥有丰富的急性气道损伤救治经验,全力服务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进行常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基础上,继续保持在呼吸介入领域的领先地位,尽心竭力守护广大患者的健康。
咨询电话:
010-87935375(西五病房)
010-87935400(东五病房)
010-87935318(门诊)
【学科带头人简介】
周云芝,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擅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疾病、胸部肿瘤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诊治各种良恶性气道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气道狭窄、各种气道瘘的封堵、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等。同时用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如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内科胸腔镜下肺大疱减容术等。在肺癌的局部治疗(肺癌的经血管介入、经气道介入、经皮穿刺介入消融等微创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方面经验丰富。
学术兼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和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常委、职业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委员会委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当代介入医学电子杂志》副主编。
科研成果: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承担了多项课题,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王书方、秦芳
审核:周云芝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