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东城实践”新时代街道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反映近年来全区各街道在弘扬使命价值、深化“六力提升”方面,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效。今天刊发专题报道《天坛街道: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敬请关注。
漫步石板路,近观古城门,南中轴御道遗存绿意盎然……作为南中轴变迁的见证者、参与者,近年来,天坛街道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契机,以改善南中轴区域环境品质为目标,全力攻坚天坛周边57栋简易楼腾退项目收尾、天坛医院旧址等重点建筑腾退整治工作,进一步彰显中轴线景观视廊壮美的空间秩序;以“绣花功夫”推动西草市街及周边的环境提升,大幅改善沿线风貌;以文化为内核,与城市更新、利民惠民有机统一,推动街道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做到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营造美丽环境求实效
推进城市更新加速度
打造“天坛模式”
面对新形势,天坛街道积极统筹辖区资源,汇编完成《天坛周边地区综合提升规划》,整理形成《天坛街道重点项目清册》,在街道范围内的天坛、西草红庙、磁器口西、金鱼池四个街区规划设计天坛周边简易楼收尾暨环境整治、南中轴周边后续利用等9个重点项目,在文化遗存展示、高端产业聚集等重点领域释放天坛周边黄金带资源优势,探索形成核心区城市更新改造的“天坛模式”。
天坛南门、西门外,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57栋灰白色老楼,曾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最大的简易楼群。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无论对天坛地区的老百姓,还是文化遗产保护,都是一件大事。天坛街道将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开展工作。随着简易楼陆续拆除,被遮挡了半个多世纪的坛墙露出真容,建起的7600平方米的街心公园,形成自然式混交林,重现天坛外坛历史风貌。
西草市街,因清代买卖干鲜草的集市于此而得名。位于南中轴路东侧,北至珠市口东大街,南至天坛路,全长约500米,与南中轴直线距离仅50米。面对这样一条直接关联中轴的视觉通道,天坛街道启动西草市街南段综合治理提升项目,开展清障净面、保护修缮、综合治理,拆除清理西草市街南段39处、共5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在保持街巷肌理、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沿线29处建筑进行修缮更新,同时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打造步入式带状公园,并施划路侧停车位40余个,推动南段风貌与北段风貌融合形成整体,让整条老街重新焕发古都新韵。
完成整治提升后的西草市街,呈现出推窗见绿、步步皆景的古朴风貌,获评2023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之一。
一直以来,天坛公园的游客量都位居北京旅游景点的前三位,高峰期每天仅从南门进入的游客就高达五六万人次。因此存在停车场进出、行人、非机动车交叉现象,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个人自行车停放数量多,影响风貌景观等问题较为明显。2024年,街道全面启动天坛公园门区周边交通环境治理项目,聘请专业力量对南门区域开展测绘,摸清区域现状情况,保障项目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经区城管委协调,公园南门停车场完成撤场,实现御道“亮出来”。
文化保护传承出实招
活化利用焕发新活力
彰显“天坛气韵”
天坛街道辖区有天坛公园、永定门城楼等11处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好、利用好、挖掘好历史文化资源,街道不断出实招盘活各类资源,让文化保护与传承成为区域发展的底蕴。
乾隆御笔正阳桥疏渠记方碑记载了北京水道情况,是中轴线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百年来正阳桥疏渠记方碑“藏”在红庙街78号平房群里,底座已被埋了一米多深。天坛街道统筹各方力量、攻坚克难完成整治项目,将胡同的“凌乱空间”打造成“居民家的后花园”。居民们纷纷说:“碑体保护起来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明显改善了。”
近年来,天坛街道积极盘活地区实体文物资源和文化资源。2023年8月,位于金鱼池中区3号楼的百年建筑——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完成修缮。同兴和木器店曾是清宫造办处技艺传承地之一,与木作文化渊源颇深。2017年,由于屋顶、墙体和楼梯等年久失修,这座百年小楼被判定为危房。天坛街道携手京诚集团等多方主体,努力推动同兴和木器店恢复性修缮。如今,走进楼内,空间开敞,立柱挺拔,头顶梁檩交错,门窗、楼梯修旧如旧。随着系列主题展览活动的持续上新,同兴和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为地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打开了新篇章。
中轴线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古都文化,又有民俗文化。为了让传统文化浸润民心,近年来,天坛街道组织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包含惠民文艺演出、公益讲堂及非遗手工艺培训、夜空·挽星电影节、文化志愿服务等一系列质量高、反响好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作为老舍笔下的“龙须沟”所在地,金鱼池地区打造的“4·18金鱼池社区节”更是成为街道重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金鱼池社区节。
天坛街道持续推动实施“非遗在社区·指尖绣国潮”项目,联合北京剧装厂开展非遗季活动,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街道还搭建了坛根儿戏剧平台,以北京剧装厂历史为原型,推出原创话剧《锦绣年华》,以有力量、有温度的群众文艺精品助推非遗文化新生。
辖区学生参加“天坛·育萌提航”古法制玉体验活动。
优化营商环境再提速
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凝聚“天坛气质”
天坛是北京的“金名片”,在东城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进程中,天坛街道不断做好“东城区文化金名片”的自信基础,按照核心区控规发展定位,用文化提升经济活动的附加值、激活创造力,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
天鼎218文化金融园。
一方面,积极推动文商旅体融合迸发新活力。利用大数据“临摹”天坛公园游客“画像”,为盘活公园文化资源、发展地区文化产业做好数据支撑。结合西草市街改造、南京银行入驻等工作,积极引进相关优质企业,促进地区企业转型升级。推出“何以天坛 文商融荣投资指南”“天坛地区政务服务导览”,推介地区23处楼宇企业、政务服务、商业街区等优质资源,通过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提升区域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坚持“文化+”融合理念为区域产业规划定位,不断扩大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嗨享天坛”促消费系列品牌活动。以“有趣 有品 有坛”为主题,实施打造“天坛质造”“天坛美馔”“天坛营商”等系列品牌集聚,赋能天坛IP,进一步彰显地区消费特色。充分利用天坛南门剧场、新华书店等资源,打造室内小型剧场、室外演绎舞台、咖啡店、书店等公共空间,在为周边居民提供多功能文化服务场所的同时,也成为了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南门剧场相声演出。
天坛中轴市集。
同时,不断扩大“环天坛文化圈”“小青团讲文化”“坛青寻迹CityRide”等品牌影响力,打造天坛“文巷”,彰显坛根儿底蕴。进一步探索贯穿中轴线文化与天坛文化配套服务的体验形式,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和谐发展,助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动能。
天坛街道开展“坛青寻迹CityRide”活动。
“一把手”访谈
主动谋划锐意攻坚
推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天坛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统筹抓好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和社会治理各项任务,事不避难、锐意攻坚,跑出“天坛速度”,全力推进地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记者对话天坛街道工委书记肖华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
在具体实践中,天坛街道将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位?
肖华强
天坛街道将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方向、把握重点,确保全会精神落实落地。突出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结合东城区和天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践行“正阳先锋”党建品牌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和地区发展需要学,确保学深悟透用好,不断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行动自觉。
我们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全会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为民服务的最基层,以接诉即办为切入点,结合“攻百难 解民忧”问题清单,抓好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重点环节,梳理分析和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未来,街道将更细致地梳理区域发展资源,更系统地谋划产业空间布局,更广泛地拓展天坛“朋友圈”,通过主动谋划,全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动能。
记者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天坛街道将如何继续推进中轴线环境治理与文化传承等工作?
肖华强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给天坛街道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借申遗成功的东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我们将着眼高站位谋划,推动南中轴一体化发展。统筹辖区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推动形成城市更新、街区设计、地块开发、业态谋划、品牌引入全流程管理,确保天坛地区发展高效统筹、辖区资源集约利用。
我们将立足高品质传承,做好“天坛文化+”文章。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精髓,发挥天坛党建“五色联合体”品牌优势,强化“环天坛共建共享圈”建设,不断发掘天坛品牌文化特色,提升“天坛文化+”的含金量和知名度。
我们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商旅体产业融合。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天坛公园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蕴藏的产业发展价值,系统谋划区域产业布局,努力实现特色文商旅体产业集聚,将传统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硬实力”。
百姓声音
这几年,南中轴线周边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人看着就舒心。我们平时吃完饭,就到街心花园遛遛弯,和街坊聊聊天儿,感觉特别好。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亲眼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现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了,我们就住在中轴线边上,更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西草市街80号居民 张彦明
东里南区70年代的老楼外立面整修后展现全新风貌。
要说我们天坛地区的变化,那可太多了。就拿我们老旧小区的改造来说,老楼的上下水问题解决了,楼房内外墙面全部粉刷,道路重新铺设,绿化也重新进行了布局,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改变都离不开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深入居民家中走访,召开居民议事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与呼声,让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昭亨社区居民 张春华
策划:郭佳 洪珊 乔斐 李帅 张博 黄明健
文字:李冬梅 天坛街道
图片:天坛街道 张传东 李冬梅 王继东
部分图片来自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