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开学快一个月了,您家孩子能快速适应新学期吗?有没有交到好朋友?愿不愿意分享学校里的事情呢?如果您对上述问题有疑问,一起来关注本期内容哦!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学生健康小百科”栏目聚焦家长、老师和学生关心的健康成长知识。小编将分享来自《健康咨询报》、“北京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公众号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热点话题和内容,一起来了解下吧!
(提示:点击带下划线标题可跳转原文)
1.不同学段如何快速适应新学期
一年级新生
一年级学生新入学后,通常会面临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需要经历一定的心理适应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呢?
保持家校沟通,建立合理期待
每个孩子适应的节奏不同,家长要给孩子更多时间,保持耐心,不要施加过多压力。建议家长在入学初期经常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了解学校与班级生活的相关规则,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和陌生感。
正向亲子沟通,引导积极情绪
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与讨论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与期待,避免更多负面的表达或担心。
主动调整作息,培养良好习惯
在家里,建议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可以教孩子设置闹铃等方式,家长尽量做到不催促、不反复提醒,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与责任心,养成早睡早起、不迟到、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
初一新生
初中课程种类多了,作业多了,知识点多了,需要发展出新的思维模式。这时需要家长和同学都要给自己适应的时间,看到进步,提升信心,同时安排好时间,做好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断夯实基础。
高一新生
高一的同学开学后会发现,高中的知识点比初中的知识点难度提升了好几个级别。高一新生要特别注重提升自我学能力,善于从整体结构上把我教师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恰当自我评估和自我期待,成绩排名会有变化也是正常的现象,将精力集中在过程。
无论是初一还是高一的同学,都要尝试提升对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的适应能力。师生双方都需要相互了解相互磨合,避免出现隔阂。
2.换了新环境后交不到朋友?在学校被孤立? 专家支招!
开学季,在关注孩子学习是否适应的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关注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否顺利交到朋友。成长中的孩子,对朋友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对学习好坏的重视。孩子在集体中生活,都希望周围的小伙伴能接纳自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在集体中有可能出现不被接纳甚至是被孤立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一起应对呢?我们请到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心理老师董艳菊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分析交不到朋友的原因:
1、与众不同的孩子(过胖过瘦、穿戴特殊、插班生)
2、胆小、内向、不善言谈的孩子
3、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4、争强好胜或脾气暴躁的孩子
如何应对孩子被孤立的现象:
1、重视孩子的感受,耐心了解情况
2、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3、分析被孤立原因,探讨应对方法
4、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避免造成心理创伤
亲子活动:我的心情日记
给孩子准备一个日记本,记录一下在学校发生的事件,当他感到被孤立时,发生了什么?
我感到被孤立的时候是?
这时,我做出的回应是?
我与家人想到的更好解决方案是?
……这些都可以写下来!
3.孩子长大了,不愿意和家长交心怎么办?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说自己的事情?如何让他们敞开心扉地聊一聊学校里的所见所闻呢?
作为家长,先要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能信任家长吗?
家长能接纳孩子吗?孩子敢说吗?
除了成绩、作业之外,能与孩子聊点别的吗?
能以不批评、不贬低、不否定,
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吗?
孩子能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吗?
孩子不想说的事情家长能不能不要刨根问底?
因此,要想让孩子敞开心扉地聊天,首要先是要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家长应该是一名真正的倾听者,不评判、不指导、不贬低。
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她),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她),以理谈事说服他(她),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最后提醒家长,不要总是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父母说的话或做的事不一定都是对的,父母做错了,也要承认错误,甚至致歉。
综合丨北京学生健康教育中心
鼓励一下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