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哈第二小学:砥砺奋进七十载 共绘蓝图向未来
2024-09-30 09: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扎根于京西热土,历经70年风雨兼程、几代人接续奋斗,已从最初的3位教师、几间教室,发展成为拥有2100余名学生、60余个教学班的区域名校,广受百姓赞誉。

大峪二小,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承载了无数师生和区域百姓的梦想,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借此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大峪二小,了解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期从中发现这所区域优质学校的成长基因。

1983年学生参加CCTV智力竞赛
学生开展主题实践研究活动
学校管乐团走进国家大剧院

风雨兼程 砥砺前行

历经七十载,从京西矿务局黑山职工子弟小学的初创,到更名为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再到成为市级重点小学,这所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心地带的老校,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承载了无数师生的梦想与成长。

70年前,大峪二小的故事开始于一片朴实无华的土地。那时,她的名字是“京西矿务局黑山职工子弟小学”,一群对教育充满热情的人,在这里撒下了知识的种子。仅仅一年后,学校便发展成为完全小学,紧接着在196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为学校日后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年,大峪二小迎来了自己的一个辉煌时刻——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小学。这一转变不仅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肯定,更是对其在市区基础教育领域影响力的认可。大峪二小逐渐成为了门头沟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教育标杆,其特色教育项目和优秀师资力量成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重要因素。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在道德修养、智力开发和体艺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成长。通过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校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交流。这种同行之间的学习与反思,不仅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1989年至1991年3年间,学校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善:1989年,北楼的建成标志着校园设施的更新换代;紧接着在1990年,东西楼相继竣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条件;到了1991年,校门的改建工程不仅美化了校园入口,还提升了学校整体形象。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学校提出了“以深化课堂改革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依法办学”的理念,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注,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

迈入新世纪,大峪二小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远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注重文化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优质的学习环境,将学生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

党建领航 全面发展

大峪二小,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近两年来在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党建引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大峪二小始终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促进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深度融合。学校修订《校章》“内部治理结构”章节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定位、书记的角色定位和校长的职责定位,健全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校创新培育“七彩先锋”党建品牌,设立党员安全岗、党员上下学护卫岗,为教育一线保驾护航。

优化师资队伍,强化专业发展。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指数,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引进优秀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活动,并建立激励机制。学校依托“智慧教师研修书院”和“紫禁杯工作坊”,以及党总支设置的“智慧三人行”机制,双向发力,提升教师思想凝聚力、课堂研究力、班级管理力,实现机制创新、分层分段培养的目标。同时,学校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统筹安排各部门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培训学习、论坛交流、师德宣讲、典型宣传等活动。

创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峪二小持续推进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智慧阅读特色课程、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提升了综合素质,也展示了他们的才艺和创造力。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自由组团,带领学生围绕“柴扉计划”“安全岛计划”“绿色屋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扎实创新落实“校风的一半在操场”,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科学素养。

强化家校合作,共育优质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通过三级家长教师协会推进协同育人,每学期初召开班级、年级、校级三级会长会议,介绍学期工作重点,指导开展家校活动计划。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和心理辅导活动,建立了“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借助退休宝藏教师、北师大“雪绒花心理辅导热线”,解决个性化家校问题;成立了“家长工作室”,每周五向家长开放,引导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治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通过“日沟通、周反馈、月梳理”三级机制及“2﹢1”沟通法,拉近家校双方关系,实现合力育人。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联合社区开发家长学校课程,创建符合学校特色、家长需求、学生年龄特点的家长培训校本教材。

峪见百花 预见未来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大峪二小制定了详细的五年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百花谷”文化品牌为核心,旨在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大峪二小的办学目标是要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花香相伴、生机蓬勃,具有自然味道;纯真自然、活泼灵动,具有生态味道;以书为友、与研为伴,具有教育味道;拾级而上、与AI科技对话,具有未来味道的优质校。学校的文化品牌被定位为“百花谷”,这一品牌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象征着学校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人都被看见”。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关爱,更是对教师的支持和激励。通过发现、赏识、尊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存在,学校希望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具体来说,这一理念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即发现每一个人的存在、赏识每一个人的行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激励每一个人的进步。

学校的教育愿景是“百花绽放香满谷,全面发展向未来”。具体来说,这一愿景包括三个层次——共同体的形成、个体的绽放以及整体氛围的提升。学校希望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成为有深厚文化基础、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具体的育人目标:每人掌握一项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会写一手好字;参加一项小项目研究活动;每学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至少一次;小学六年打卡完成“家乡红色地图”的80%;小学六年背诵至少200首古诗词,会唱100首儿童经典歌曲。

在未来5年内,大峪二小将通过八大文化行动和五大策略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地。这些重点任务包括党建品牌塑造、管理文化培育、课程建设提升、课堂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培育、学生素养提升、公共关系促进和校园环境提升等。学校的目标是5年内在北京市乃至更广泛区域内产生具有一定影响力,形成特色品牌并初步构建未来学校模式。学校依靠教育科研构建“百花课程”体系,并出台相应评价体系;发挥传统学校育人功能的优势,构建未来育人模式,开放办学,达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为了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大峪二小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党建与行政融合机制、激励与评价互促机制、多维共同体共促机制、师德再塑提升机制和数字素养提升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希望能够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及专业育人水平。此外,学校还计划依照文化品牌“百花谷”,建立独特的“大峪二小”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将其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从细微之处到整体布局都能体现学校的独特风格与文化底蕴。

扎根学校70年快速发展的深厚文化,结合“让每一个人都被看见”的办学理念,大峪二小将持续深入践行“峪见百花,预见未来”的主题,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优势领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学校高水平发展,打造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素质教育优质学校!

□文/侯勇(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书记)

杨艳(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校长)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