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值此之际,九州同庆,共襄盛世华章。作为集中展示筹建新中国辉煌历史的纪念场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特别策划“献礼新中国75华诞”国庆特辑,以“文物里的国家记忆,影像中的时代华章”为主题,邀您共赴红色革命之旅。
珍贵文物,静诉往昔峥嵘;丰富影像,捕捉时代跃动。每一文物,皆历史之重;每帧画面,皆时代之变。此次特辑推送不仅是对香山革命历史的深度挖掘与展现,更是香山馆在国庆佳节之际向公众的深情献礼。我们期望通过这一专题推送,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红色热情,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广袤土壤中更加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
这是2019年俄罗斯赠送给中国的“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原版影像资料”,视频里的青年军官就是被誉为“新中国国歌指挥第一人”的著名指挥家罗浪。
1938年,18岁的罗浪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指挥和作曲。1949年8月,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罗浪受命组建联合军乐团,参加开国大典的活动。刚刚组建的军乐团,队员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会简谱,有的甚至连五线谱都没见过。罗浪不辞辛苦,不分白天黑夜地帮他们学习,带着大家手抄乐谱,一个曲目往往是先分练,再合练。就这样,在罗浪的指导下,大家的演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最初,他们演奏的大多是苏联曲目。后来,毛主席知道了这个情况,提出了“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的九字方针。就这样,军乐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为主,又排练了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等等。
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9月29日下午,罗浪突然接到通知,要在开国大典上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距离10月1日只剩下39个小时了,时间这么紧怎么办?罗浪说:“死背曲谱、坚持苦练,哪怕敌人扔炸弹、扔刀子,我们也要一动不动,抱定牺牲的精神,一定要完成任务。”天安门广场那么宽阔,200人的军乐团怎么才能够演奏出磅礴的气势呢?罗浪反复地琢磨,他大胆地提出新的设想,在乐队编排上,把十面大鼓、十面大镲和五面小鼓安排在乐队的最前排,这样就能够营造出鼓乐喧天、先声夺人的宏伟气势。
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毛主席按下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200名演奏员在罗浪的指挥下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中国在激昂的旋律中宣告成立,中华民族在雄壮的乐声中挺起了胸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首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誓死抗争。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这首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征程。在联合国大厦,在奥运赛场,在浩瀚的太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次又一次响起,它是中国人民的尊严,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同在,与中华民族的根脉相连。这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述着血与火的淬炼洗礼,谱写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绚丽的华章,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前进、前进、前进进。
来源:香山革命纪念馆
制作:香山革命纪念馆网络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