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的整体优化,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了“4321”课间体系。通过开展劳动体验、健体活动及特色场域互动等课间环节,引导孩子走出教室,走进户外,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间生活环境,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上午十一点,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结伴走出教室,尽情享受活力课间时光。操场上,丢沙包、打篮球、跳长绳等各种运动项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与。还有学生在棋苑内下象棋,在开心农场内除草、观察植物生长,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校园里,欢笑声、谈话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生机的青春乐章。
五年级一班学生赵梓辰兴奋地说道,“原来的课间休息,我通常都会在班里和同学们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果选择去操场,时间就会很紧张。现在课间时间变长了,活动空间也更丰富了,可以玩得很开心,回到课堂上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学习,感觉学习也不再枯燥了。”课间时间延长,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找到了释放压力、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调整状态,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4321”课间体系即:40分钟素质课间:体育课/课课练;30分钟律动课间:课间操/课课练;20分钟活力课间:轻松愉悦的自主游戏和简单运动;10分钟悠享小憩课间:准备学习用具、恢复体力,简单放松。
据了解,“4321”课间体系是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依托“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创建的,通过精心策划的课间活动、科学的时间管理、高效的人员组织以及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全方位满足了学生对课间的多样化需求,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兴趣爱好的热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为每位学生努力打造了一个充满乐趣、挑战与成长的课间时光,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自从孩子参加了活力课间活动,我看到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了。学校实施的这个课间体系改革非常有特色,提供了多个活动场所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让他们真正享受课间的快乐,放松心情,也有助于改善视力和不良坐姿,提高学习效率,对孩子们的成长也非常有益。”学生家长王秀珍表示,“这样一个多元化的课间体系,让我们看到学校在为孩子的成长不断创新和改变,我们感到很安心。”
“你知道奶酪为什么不容易变质吗?”“宇宙有颜色吗?”……在学校的走廊内,一面装饰着“好奇宝宝来探秘”“思考可以很酷”等标语的好奇墙上,贴满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燃了学生们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而每个问题旁边都附有答案,这种解答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
在互动中分享知识、传递快乐,共同成长。除了好奇墙,学校还巧妙地利用室内空间,打造了涂鸦墙、创意拼插墙、音乐创“响”墙等一系列充满创意与乐趣的多巴胺乐“源”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力课间深入探索潜能,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我最喜欢的区域就是‘好奇墙’,它能激发我提出很多不懂的问题,同学、家长和老师也都会热情解答这些疑惑。”五年级一班学生刘佳慧手里拿着刚刚掌握知识的卡片,满心喜悦地分享道。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课间活动的质量,学校还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课间活动管理,通过建立互动平台、日常巡查与活动策划等双向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课间活动情况,促进家校紧密合作和协同共育的良好氛围。
“作为家长志愿者,我们会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到课间活动的巡查,根据巡查结果,给学校提出改进课间活动的相关合理化建议。家长也能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家长志愿者张惠雯表示,希望今后与学校继续深化家校合作机制,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随着“4321”课间体系的持续推进,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正逐步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生态。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尽情释放天性、展现才华,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与自由。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活力课间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反响热烈。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将深入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体系制度、健全管理机制,通过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呵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继续加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制定详尽的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素材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崎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