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诠释方式不是惟一的,音乐作品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分析结果。”得克萨斯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授兼音乐理论与作曲主席马修·桑塔(Matthew Santa)在《聆听曲式:读谱分析与听觉分析》(简称《聆听曲式》)一书中,用简明、实用的方法讨论总谱读法、乐器的移调、终止式、乐句结构、和声模进、转调等重要概念,介绍了曲式结构图的制图与听觉分析的方法。近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马扬芝将《聆听曲式》第二版译成中文,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理解曲式才能背唱作品
马修·桑塔读研究生时,上过一门讨论浪漫时期交响乐的课程。“这门课非常精彩,充满了真知灼见与各种鼓舞人心的发现。教授卡尔·沙赫特(Carl Schachter)建议,如果我们想要最深入地理解一首作品,就应该尝试将它背唱出来。”马修·桑塔发现,想要把一首作品完整地背唱出来谈何容易——它们都太长了,而对曲式的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是,他撰写了曲式学习教材《聆听曲式》于2010年出版,2017年出版第二版,力争用最简明、最实用的方法来讨论每个概念,指导读者通过读谱分析与听觉分析来辨别乐句的结束与终止式的类型、和声模进的类型、转调、音乐的段落及曲式。
在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图书馆新书展示架上看到这本书时,马扬芝非常激动,因为封面标题“Hearing Form”(聆听曲式)与她在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时的硕士论文选题“基于音乐结构认知的听觉训练研究”有关。
“在上音读书期间,我的导师蒋维民教授与周温玉教授常常鼓励我探索教学中的不同可能,促使我不断反思目前的局限与可以开拓与突破的方面。”马扬芝说,长久以来,视唱练耳课程都是非常有针对性地以短小的“练习”“习题”来展开训练与测试,很少从听觉的角度把这些音乐元素放在音乐结构中来辨别和思考。如果把听觉能力放在曲式的高度与层面来训练,那么难度与挑战会成倍放大,因为时间维度与作品规模的双重冲击可能会让某些能力失灵。而《聆听曲式》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在研究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为教学提供理想参照
《聆听曲式》为音乐学院高年级本科生的曲式学习而设计,也可以作为将和声、对位及曲式整合在一起的音乐理论课程的补充。虽然书中体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但马修·桑塔有意想要避免提出新的音乐理论术语,只是在必要地方适当介绍了一些新的观念,因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有关曲式的术语并没有被广泛采纳或在学术领域内常规地使用。
该书前三章适合本科一年级与二年级的教学内容,除了讨论最基本的概念外,还介绍了曲式结构图的制图与听觉分析的方法。其中,第一章“终止式与乐句”重点讨论有关乐句与终止式的问题,以及其他决定乐句结构的必要因素。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有一些非常基本的要求,比如通过力度、节奏与发音的细微差别来分句。分句实际上依赖于对乐句结构及终止式的认知,只有清楚地知道一个乐句的起始与结束,以及终止式是如何被应用在句尾时,才能清晰地再现出乐句的结构。
“作者的思路与风格并不是我印象中典型的美国教学特点,实际上与国内教学是接近的。”马扬芝介绍,这本书不是以专著的风格来写作,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在争取以简洁的文字使学生更易理解。有一定能力与基础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并不一定非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体现在教材的字里行间,也体现了作者的研究能力与教育精神。
“聆听曲式”不仅仅属于传统视唱练耳的领域,它与曲式、和声、复调、配器(“四大件”)都有关,可以说是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内容在听觉上的表现。马扬芝表示,《聆听曲式》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予以了充分的考虑,每一个部分都明确又细致,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参照。
总谱最容易与听觉对应
《聆听曲式》由教程、练习册及谱例集三部分组成。教程讨论了一些重要概念,比如总谱读法、乐器的移调、终止式、乐句结构、和声模进、转调等,并附有相关谱例。曲式的学习往往要求学生将各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这本书也包含了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每章的最后都包含作业和自我测试题,并有“章节回顾”部分帮助学生梳理掌握该章要点。
练习册的大多数练习是需要填空的图表,与教程中的内容相匹配,便于课堂教学或是提交作业。它们既可以提供某一种特定的分析,又可以使教师评定作业的过程更加准确有效。传统教学中学生需要自己标注在乐谱上,填空的方式可以使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囊括更多的曲目。马扬芝表示,填空图表让学生在聆听时可以把握住大致的主线,有所“依靠”,然后在一定框架范围内去找寻细节。这种方式有明确目标,有任务的限定,调动听觉时有清晰的指向,大大降低了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畏难情绪,同时提高了效率。
《聆听曲式》谱例集中的所有器乐作品都引用了总谱。其他的一些教材倾向于用钢琴缩谱来讨论大型的器乐作品,而很多教师认为学生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和阅读总谱。所以在谱例集中,这些总谱也都尽可能用原来的尺寸印刷,使每一个音都能清晰地呈现。“总谱看上去复杂,信息量大,但最容易直接与听觉对应与联系。53首作品都是被广泛熟知的,在讨论曲式时常被选取的典型作品。”马扬芝说。
卢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