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村绘新景——和田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见闻
2024-10-10 20: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这个国庆假期,走进和田乡村,道路平坦干净,房屋错落有致,田间生机盎然,工厂星罗棋布,牛羊膘肥体壮,新居传来笑声……好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10月8日,天刚蒙蒙亮,图尔荪麦麦提·如孜麦麦提就与妻子来到自家蔬菜大棚,开始一天的忙碌。除草、浇水、施肥……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4座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部分已进入采摘期。

此时,图尔荪麦麦提的母亲也已照顾孩子们吃过早饭,便去自家的五金店里帮忙,认真打扫每一个角落,按类别摆放每一件商品,热情招呼每一位客人,生意红红火火。

图尔荪麦麦提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劳动。古丽阿亚提 摄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图尔荪麦麦提一边处理大棚里的杂草,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一家人都有事干,一年到头收入13万元没问题。”

图尔荪麦麦提一家6口人,家住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特根拉村。“仅有的几间房里,住着妻子、孩子,还有母亲、妹妹。全家的收入也仅靠几亩地和一座土大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回想起结婚头几年,图尔荪麦麦提直摇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托万特根拉村“两委”因地制宜,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用于温室大棚的翻新、扩建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村“两委”注重人才培育,在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自治区、地区农技专家到村或线上授课,为村民系统传授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的种植技巧,培养13名“田博士”“土专家”,带领村民发展大棚和拱棚种植。

图尔荪麦麦提和妻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得益于农业专家蹲点帮扶及手把手的指导,夫妻俩起早贪黑从田间管理学起,一步步到育苗移栽、订单种植、定点销售,发展后劲十足。

如今,托万特根拉村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整合流转150余亩土地建成57座标准化温室大棚种植特色果蔬。引进4家涉农企业落户村里,打造“田园乡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2023年村集体收入63.37万元,90名村民实现就近稳定就业,种植业成效显著,村民增收明显。

托万特根拉村的蝶变,只是全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和田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突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在和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生机盎然,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在灯光的配合下,和田约特干故城夜间演绎震撼来袭。古丽阿亚提 摄

“直播间的朋友们,今天,我带大家‘云游’和田约特干故城……”湖北自媒体博主张女士通过抖音直播方式,向网友推介和田旅游景点及攻略。

国庆假期,和田约特干故城又火了一把。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游故城、赏美景、品非遗、看演出、尝美食、购礼品,乐不思蜀。

约特干故城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故城村,是和田地区首个民俗文旅项目。通过布局演艺表演、美食街巷、民宿酒店、手工作坊、文化展馆等场景业态,以现代技术全景演绎,再现丝绸之路古于阗繁华盛景。

走进故城,热闹奔放的迎宾舞率先登场。穿过街巷,热情好客的街边摊贩、翩翩起舞的姑娘小伙、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无不让人领略到“一步一千年”的市井百态。华灯初上,行浸式超感演艺将现场气氛感拉满,游客仿佛置身于千年古于阗的历史长卷中,体验“一路有戏”的夜生活。

和田县巴格其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深入挖掘故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余名村民在故城景区开店创业,售卖本地优质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月均收入4000元;十余户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国庆假期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40余名村民报名参加导游培训,在景区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有舞蹈基础的村民,则加入演出团队,多了一份收入。

“过去,村里主要发展种植业,收入有限。”和田县巴格其镇良种场村村民努尔比亚·阿布拉告诉记者,“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收入稳定,大家干劲十足。”

游客在和田团城欣赏表演。地区融媒记者 许晓龙 摄

近年来,和田地区坚持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响“和田·中国特种旅游目的地”“南疆丝绸之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核心品牌,提升和田旅游影响力的同时,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产业道路越走越宽广,农民笑容越来越灿烂,农村面貌越来越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和田地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

深耕沃野,逐梦前行。当下,在和田的乡村,听到最多的是“发展”话题,看到最多的是“实干”场景,一幅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加速展开。未来,和田各族儿女将同心同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和田地区融媒记者 古丽阿亚提 实习生 宋俞霖


作者:

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