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会议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2024-10-11 09:1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0月9日,由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第十二次工作会议在首都师范大学顺利召开。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市教委高教处施瑞、王佳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级领导、教务处负责人、部分学生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春、教务处全体领导及课程负责人、教师代表,科大讯飞高教行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蔡春首先代表学校对北京市教委领导及十所在京高校领导一行来校研讨交流表示欢迎,并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了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人工智能团队、资环学院虚拟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演示实践。

会议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海燕介绍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过程、虚拟教研室组建、课程实施保障,并以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整体运行情况。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陆、乔爱玲,外国语学院栗懿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具体实施措施。随后,其他参会高校相继介绍了本校课程开课情况,并结合各自学校特色重点交流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在授课模式、教师队伍培训、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最后,张耀天表示,在市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各校在课程建设和组织过程中展现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同时张耀天对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强调了三点:一是课程建设久久为功,课程理念需不断凝练,课程内容需不断迭代、课程评价机制需不断完善;二是灵活自主、保证质量,各高校要发挥学校特色优势,以点带面抓实做细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与运行,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持续创新;三是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市校两级虚拟教研室、定期调度高校互学互建、定期座谈交流、建立质保体系与评价机制。北京市教委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AI赋能课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打造未来人工智能教学的新范式。

(来源:教务处;作者:刘昕;值班编辑:何雨阳、王闻彬、杨鸣;责任编辑:陈巍文)


作者:

首都师范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