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酒仙桥北部园区周边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已正式开工,涉及酒仙桥东路等4个重点路段更新,大山子路口等6个重要空间节点改造。
北部园区周边即将大变样,效果图抢前看↓↓↓
酒仙桥中路西侧入口景观效果图
酒仙桥北路魔方公寓南侧空间效果图
酒仙桥东路街头公园效果图
大山子路口空间景观效果图
项目完成后,将带动北部园区周边区域慢行环境体验总体提升,全面提高街道环境空间品质,一方面提供场景丰富、功能齐全的绿色开放空间,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功能提升和形态重塑,进一步吸引新兴产业资源落地酒仙桥,支持地区高位发展。
01多元交融,打造文化休闲区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电子策源地,到如今的产业先锋地、艺术集聚地,酒仙桥在不断演进中焕发光彩,工业遗产、文化艺术、科技创新成为酒仙桥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关键词。背靠历史,面向未来,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注入酒仙桥文化符号,保留记忆,将城市更新与街区文化、环境提升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酒仙桥北部园区周边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落地实施。
北部园区周边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提炼酒仙桥文化历史特征,在重要空间节点通过IP景墙、主题时间轴、时光盒子、数字艺术博物的形式,讲述酒仙桥发展变迁的故事,展现地区特有的艺术文化内涵和工业文化魅力。
在酒仙桥中路西侧入口处,将植入酒仙桥个性标识,以充满文化图案的景墙置换原围栏及挡土墙,并提供休憩停留空间,在满足市民休憩的同时,也向人们讲述地区发展的故事;在酒仙桥北路魔方公寓南侧,将设计复刻地区园区地图的廊架景墙,串联起区域文化、交通和日常生活,也吸引着人们走进酒仙桥探寻工业遗迹;在大山子路口将布置主题时间轴、时光盒子的景观小品,成为酒仙桥对外展示的新名片、新标志、新门面。
02增植补绿,提高慢行舒适感
拆除围栏,补种绿植;优化人行道和绿化带布局,拓宽步行区域,形成绿化带座椅;完善街头公园功能建设,满足居民休闲需求……慢行体验,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舒适度。
在酒仙桥中路,在保证道路绿化带总面积不变、道路路板使用分配不变的情况下,将绿化带部分移至树池之间,腾挪空间拓宽步行区域。西侧拐角处顺应地形,形成层次分明的阶梯绿化带,两侧增设了休闲坐凳,让居民有了休闲好去处。
在酒仙桥中路延伸段、酒仙桥东路,将补种绿植围合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各类软性植物隔离出休闲和慢行空间,实现动静分区。此外,还将对沿途破损的树池箅子进行更新,优化植物的生长空间,有效提升整体风貌。
在万红路西侧北人行道,将采用绿篱作为软性隔离,遮挡围墙、市政电箱等设施。同时,补种更换,统一修剪绿植,保障绿化带视觉上连续与基本的美观。
在酒仙桥中路与东路交叉口,打开局部围栏,完善街头公园公共空间品质,此外临园区面植入活动座椅等城市家具,为园区工作人员提供休憩、交流的室外放松场所。
03规范秩序,扮靓街面美观度
此项目还将通过建筑立面风貌整理与整治、补充地面标识引导、梳理架空电线、电箱设施遮挡与安全防护等措施,对北部园区周边重点区域环境进行梳理、贯通与优化。
在大山子路口空间、751园区南门入口,将利用标识引导等方式强调禁停空间,提升道路慢行安全性。北窑地小区南门东侧底商墙面进行整理,规范店招门头。对酒仙桥北路南侧沿线建筑进行修缮破损屋顶与构筑物,浅色区域重新粉刷,内塑“气质”,外提“颜值”,将城市变美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
依托丰厚文化底蕴,扩展沿街公共区域,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和样板,酒仙桥北部园区周边正在焕新变化,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