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一亩园 邂逅“醉”美秋色
2024-10-18 10: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扇湖曲溪,彩林花海,西山入画”,圆明园西南园墙外,一幅醉人的秋日画卷铺展开来。

这里就是一亩园公园,一个镶嵌在城市里,不用跋山涉水,便能见山见水的开放式公园。

秋日里的一亩园公园,像是被打翻的调色盘,五彩斑斓。不同于漫山红叶的壮丽景象,这里有的是秋日的唯美与灵动。行走其间,踏着落叶的轻响,身心随之放松,宁静与自在环绕,浪漫与诗意袭来。

多彩而灵动的画卷

周围车水马龙,里面恬适安宁、闹中取静,这是一亩园公园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沿着颐和园路走进一亩园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镌刻着三个烫金大字“扇面湖”的巨石,巨石后便是扇面湖。湖面时而静如镜面,时而波光粼粼,倒映着天光云影。湖中的黑天鹅、麻鸭、小鱼自由徜徉,灵动喜人;黑天鹅优雅而不惧人,当游客给它拍照时,它反而昂起脑袋盯着相机,仿佛在“比耶”。湖边青草如茵,桃柳相依,环湖步道游人闲适漫步、取景拍照,共同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生动画卷。

扇面湖西南角,一弯水渠向北而出,夹岸绣球红绿,顺着大御道往北,地势起伏,拾阶而上便是“一亩台”。台上向西可远眺“三山”,晴空时佛香阁、玉泉塔、香炉峰清晰可见。台下西侧则是五彩秋叶掩映着的娘娘庙,红墙灰瓦的娘娘庙古建在秋日里显得更加古朴生趣。

从“一亩台”继续向北,就到了一亩园区域。一亩园,名字里透着一份朴素与恬淡,这里有一大片花海,紫苑、香雪球、山桃草、火焰卫矛……竞相绽放,各展其华。紫菀身姿纤细,紫色的花瓣如梦幻的羽翼,轻盈而灵动,从初秋到深秋,都能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香雪球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密集的花朵像是空中的繁星;山桃草的花朵如同仙女洒落的珍珠,透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火焰卫矛叶色红如火焰,热烈而深情。美丽多姿的花海,给秋日的一亩园公园增添了一抹亮彩。

风吹花舞香四溢,引得蜂蝶舞蹁跹。不仅蝶恋花,游人们也被这片秋日花海深深吸引,沉醉其中。他们有的俯下身子,细嗅花香;有的忙于拍照,记录美景;有的伴花清唱,轻舞飞扬,嘻笑声在花海中飘荡……

历史与自然的邂逅

在一亩园公园,不仅有缤纷的色彩,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据了解,这片区域在清代主要有三个部分,一亩园、扇面湖、娘娘庙,其中扇面湖影响力最大,开挖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原称“前湖”,因御道在湖中穿过,形似宫扇而得名。圆明园被毁这里成为稻田,2000年填埋后建成了农贸市场。为重现历史记忆,园区复挖湖面3.2万平方米、水渠720米,重立昆仑石,恢复石桥,保留了娘娘庙主体及所有古树、大树,重新构建了圆明园——扇面湖——万泉河——圆明园的水系循环,恢复历史上扇面湖水面、水渠,“扇湖曲溪,彩林花海,西山入画”风景重现。

同时,因一亩园地处三山五园圆明园大宫门前区域,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并展示其历史文化。如皇家御道文化,园区内恢复了大御道、大宫门前御道及从大御道连接至圆明园的御道等三类御道的传统风貌及格局,对重点路段进行局部再现。并且,将吟咏扇面湖的前人诗句呈现在公园内,供游客品读。如在扇面湖西侧的石碑上,便刻有乾隆的诗作。市民游客可以边观赏如画美景,边感受历史古韵。

一亩园公园的秋色渐浓,让我们放慢脚步,走进一亩园,徜徉于花海林窗、滨水花溪、秋色叶林,触摸自然的律动,聆听历史的旁白。 (记者 向浩/文 修雨辰/摄)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