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街道:让身边的红色基因在孩子心中扎根
2024-10-18 14:2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东直门街道坚持“幸福家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本地区“红色基因”资源,关注新时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身边的“红色基因”发光发亮,创新打造“街道-社区-学校: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工作模式,让“身边的红色故事”进校园、进社区,对青少年更有感染力,且更乐于接受,燃起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激发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刘玉平、刘新宇父子俩是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工人体育馆社区的居民,他们是刘光典烈士的后代。刘玉平老师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的特聘专家。其子刘新宇现任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薪火红色宣讲团讲师。刘玉平、刘新宇父子二人致力于搜集、整理中国共产党在台湾开展隐蔽战线斗争的情况,进行隐蔽战线先烈事迹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参加中央电视台《隐蔽战线英烈祭》、《讲武堂——暗战》,北京电视台《记忆之刘光典之子谈父亲潜伏台湾》、《昨天的故事之追寻》等纪录片的摄制工作。可以说,他们正是生活在孩子们身边的“红色基因”。

东直门街道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与社区、学校形成联动,持续开展“红色基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

在街道社区举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系列专题讲座,持续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社区主题活动。为学生和学生家长讲述“生命写就忠诚”——刘光典烈士的故事,通过详实的史料、图片,从“树立初心投身革命”“践行初心两赴龙潭”“坚守初心掘地为穴”“初心不泯英勇献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个方面,饱含深情地讲述刘光典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共创共建教育模式。

在辖区学校开展“七十五载少先队 红色基因代代传”党建共建活动,以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作为试点,聘请刘玉平老师担任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指导教师。为300多名师生开展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青少年熟悉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红色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带领大家追寻红色足迹、厚植爱国精神、传承革命薪火。

“身边的红色基因”架起来学生与爱国主义之间的桥梁,不仅让孩子们从书本中、电视上去学习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更让他们了解到英雄和烈士其实并不遥远,就是自己的邻居、就在自己的身边,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增加了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让他们从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主动的“感受者”,拉近了未成年人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距离,真正使他们走进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