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局长专访|密云区:以人为本 解难题办实事 推动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2024-10-18 17: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做好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推进全会精神在民政领域落地形成生动实践,我们推出“区民政局局长专访”,展现各区民政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首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和担当作为。

△ 密云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绍志

近年来,密云区民政局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精细化服务为手段,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积极构建保障更有力、服务更精准、响应更及时的密云特色民生保障体系,推动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建立“互助点位”破解农村独居老人照料难题

△ 十里堡镇庄禾屯村邻里互助员上门为老人服务

“这两天天气转凉了,您在这儿晒太阳要多穿些衣服,我先给您烧壶热水吧。”近日,密云区十里堡镇庄禾屯村的邻里互助员李玉清来到同村王秀兰老人家中服务,一进院门就叮嘱老人注意天气变化,并像往常一样为老人测量血压,接着帮老人收拾起菜园子,忙完又赶到下一户老人家服务。

密云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绍志介绍,针对全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老年人占比高的特点,密云区坚持“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从区、镇、村、家四个层面协同发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专业照护有机构、日间照料有驿站、居家养老有点位”“老有所需,我有所应”的养老服务格局,对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难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解决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照料问题,2020年以来,密云区积极探索建立“邻里互助点”养老服务模式,出台《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民政局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邻里互助点的组织形式、创建流程、监管机制、补贴标准,先后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十里堡、河南寨、东邵渠等镇选取合适的村,将志愿从事养老服务的村民家作为“邻里互助点”点位,每村设置1至20个点位,成功建立了第一批100个点位,为独居老年人和与重残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紧急救助、家务帮助等多种服务。

四年来,密云区不断加强邻里互助点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扩大试点范围,试点镇由最初的3个扩展到12个,点位由200个增至353个,服务对象由2000人增至3530人,累计提供入户探视服务15.31万人次,电话问候16.96万人次,提供基本居家养老服务17.33万人次。实现建设成本低、服务覆盖面广、与独居老年人“情感亲”、距离“离得近”、遇事“帮得上”,满足独居老年人多种养老需求,打通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密云区邻里互助点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第三批全国年度公共服务典型案例,202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公共建设优秀成果。

坚持“量体裁衣”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更精准

△ 捐赠仪式现场

密云区现有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等基本生活救助对象9148户、14970人。近年来,密云区紧紧围绕困难群众新期待,统筹社会救助资源,积极深化试点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困难群众帮扶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困难群众帮扶机构,形成了村(居)主动发现、镇街精准帮扶、政府指导监督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畅通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渠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孙绍志介绍说。

密云区坚持“量体裁衣”,引入社会组织为新审批困难家庭、困难残疾人、困境老年人和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逐户建立“一户一策一台账”。分析每户家庭致贫原因及需求,链接志愿者资源,丰富救助服务内容,针对服务对象需求开展生活类、照护类、支持类专业服务救助。目前,已确立个案服务对象300例,完成个案服务1200余次,对517户分散特困对象开展走访入户调查2068次。提标扩面,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6亿元。深入开展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低收入农户摸底排查,推进因人施策、分类施保,充分发挥民政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

助力“精准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 密云区乡村振兴项目签约仪式

2022年,市民政局将密云列为首个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区,实施2023“饮水思源进密云、乡村振兴做贡献”——北京市社会组织项目帮扶助力密云乡村振兴行动。

市、区、镇、村及市级社会组织密切联系配合、加强动态对接,结合密云区“1+9+N”组团式帮扶协作工作机制(即统筹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区直单位、科级以上干部、乡村振兴规划师、驻村第一书记、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志愿者等9类帮扶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强自主“造血”能力),研究制定了《2023年市级社会组织助力密云区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构建以市民政局、密云区民政局和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各有关镇村以及市级社会组织为基础的“3+1”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助力密云区乡村振兴的单位职责、参与方式、工作方法及最终成果展现形式。以助力产业振兴为重点,发动有资金力量的基金会进行帮扶;为方便市级社会组织工作,确立以京承高速公路沿线的河南寨、北庄两镇为重点,向全区其他应巩固提升的“薄弱村”延展。

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及市级社会组织先后50多次深入到村里实地考察,从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自然地域、风土人情等方面详细了解情况,结合社会组织供给意愿及村域发展需求,确定帮扶项目,建立项目台账,实行项目式管理。对于随时更新的帮扶意向和需求,实时动态对接,全程跟踪指导。最终70家市级社会组织与14个镇街对接,提供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教育文化、特殊群体帮扶、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帮扶项目102个,帮扶资金833万元,市级社会组织助力密云乡村振兴工作效果明显。

在区级层面,密云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工作,建立扶贫工作协作机制,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参与东西部结对帮扶工作。发挥社会组织专业特长,根据当地需求,搭建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在受援地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当地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提升。开展相关培训,整合资源,促进当地农产品产业发展,实现销售增收。目前,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青海省玉树市、湖北省竹溪县等地捐赠物资68万元,签署帮扶协议41份。

孙绍志表示,下一步,密云区民政局将在保障民生基本权益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将民政工作与保水、保生态、绿色发展、保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领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稳步推动养老建设,持续推动农村邻里互助点服务模式。不断扩大乡村振兴力度,继续开展市级社会组织助力密云区乡村振兴工作,配合开展东西部支援合作工作,充分利用民政职能优势,动员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开展结对帮扶,进一步增强受援地区发展动力。

着力打造密云区民政工作新亮点,加强责任担当,着力破解难题。结合目标任务,再梳理再谋划,加强殡葬服务行业管理和殡葬改革政策宣传,确保殡改工作顺利有序实施;紧盯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结合密云区实际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根据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密云区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工作;落实到位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完善工作措施,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各类救助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形成专项救助的多元化分层分类救助格局,进一步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刘妙妙

编辑:佳祥 明博


作者:

北京民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