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省市200位专家校长教师齐聚北京 共话数字化转型下教与学的创新与实践
2024-10-20 13:3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0月19日,第二届教师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论坛(小学分论坛)在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化转型下教与学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论坛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承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市教育学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分主论坛和九大分论坛,分别在上下午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数字化转型下的教与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享了诸多典型经验。

让学习真实发生

论坛伊始,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8位教师分4组进行了说课展示。王艳妮、徐思齐两位老师围绕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过度使用手机”这个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以“拒绝手机诱惑 乐享自律生活”为题展示了语文实践活动与心理的跨学科双师课。师徒组合刘海花和宋昱现场则以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采用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呈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同步课堂下的“师带徒”教师培训功能、技巧与成效。王珊珊、张琪两位老师还现场采用AI听说课堂和双师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示了通过智能语音评测技术,是如何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的。邓颖健、赵松涛老师展示了基于“真实学习”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开展STEAM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共同完成了一整套产业链式的《药皂设计与制作》课题研究。

中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委员会书记焦素琴表示,丰台区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初显成效,在校内场景中,考试测评应用成熟度最高,其次是教学应用。智能测评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精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为教师提供精确且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建议。

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团队通过现场演讲,主要探讨了校本智能课堂分析模型的融合过程,包括指标融合、多模态数据融合、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等四种方式,以提升课堂行为分析的精准度。同时,详细阐述了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及九个维度,并介绍了七种教师数据洞察的实践方法,帮助一线教师看懂、读懂课堂智能分析报告,以提升教师的数据应用能力。

北京教育学会微格教学专委会理事长李涛以《生成式AI在教师教学难点解决中的应用策略》为题,结合实例,为线上线下的教育同仁提出如何破解“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和问题链的有效构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及评价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导入设计”“落实因材施教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学习评价及资料整理”等难题的策略和方法。

中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委员会副书记石群雄围绕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AI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教师如何应对挑战的策略。他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和会提问的能力,在课堂上要给孩子留有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会独立思考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书记、校长王强以《数字化转型下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学校近些年所推行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教育领域,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更深刻影响了学习模式与教育理念。“面对这一变革,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与推动者。”

北京教育学会微格教学专委会秘书长崔志钢主持了圆桌论坛环节,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正高级教师马涛指出,教师要从经验、教学需求、技术手段入手发现教与学中的真问题;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吕志新建议从“坚守信息技术助学的意识、教师要拥抱新技术、技术要应用于实践”3方面引导教师提升信息技术修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张悦峰,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建文小学书记、校长吕晓强,分别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分享了数字化转型下本校教与学的创新与实践经验。

当天下午,九大分论坛分别开展,来自京、津、冀、赣、贵等多地近200位校长、教师参加了现场分论坛分享、交流活动,同时,论坛面向全国教育同仁进行了线上直播,预计在线收看人数达数万人次。

(文/本报记者 张秋颖)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