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对学生如“春泥”般的关爱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从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到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甘于奉献、循循善诱,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赢得广大师生的赞美。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好老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袁德宝老师,听一听他的故事。
袁德宝,男,中共党员,河南信阳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与土地利用系主任,2009年,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GPS定位与导航、矿山地表形变空地协同监测、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无人机灾害监测与数据处理等。
在研究领域内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2项。
十五载用心树人,真情育桃李满园
自留校工作以来,袁德宝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讲《数字地形测量学》等7门课程。
2017年以来,他先后荣获4项北京市及煤炭行业教育教学奖、2项校级教学奖,所在测量学教学团队2021年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袁德宝十分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引导学生走进测绘世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树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并将目光瞄准业内院校、协会等举办的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数字仿真测量竞赛等全国、地区测绘技能大赛。
他先后19次组织、培训和带队参赛,带领团队在各类竞赛中拓宽眼界,锤炼本事,培养了一批批测绘专业人才,也为学校赢得了满墙荣誉。在袁德宝老师的带领下,竞赛团队在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10次团队一等奖,40次个人一等奖,个人先后3次荣获优秀指导老师。
袁德宝精心对待教学,用爱对待学生,让学生“学其所长、学其所爱”。每年暑假,测绘专业学生们要进行测绘综合实习,他每每陪伴在左右。
在大山深处,同学们的身心经受着重重磨练,偶有畏难情绪,他总能及时发现、耐心开导,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探索山野中的专业乐趣;面对同学们出现的种种身体不适情况,他多次陪伴到20公里开外的县医院就医;看着同学们实习中对生活、饮食条件的不适应,他多方协调、积极沟通,不遗余力地解决同学们的困顿。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他真正做到了德才与保护兼备。
2023年暑假实习期间,突发重大暴雨洪涝灾情,电线杆被吹倒,通信塔无法接收信号,唯一连通外界的道路也被洪水冲断,河北易县黄路元村实习基地遭遇断电、断网、断路、断水,整整失联5天,亟需救援。
雨势渐小的第一天清晨,袁德宝独自一人淌过泥泞的道路,步行到十几公里外有信号的地方联系学校紧急安排转运车辆,但由于受灾严重,沿途冲毁的路段仍未完全修好,车辆无法进入村屯,他又联系村民车辆,一趟一趟地转运人员、仪器和物资,确保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
学生评价袁老师“就像父亲一样,担心着、守护着90多个孩子,用爱和责任托举着每一个学生,穿过风雨”。
育桃李心系未来,培栋梁情牵前程
育人先育心。袁德宝连续4年担任2020级、2021级测绘工程1班班主任,喜获“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称号。
自大一新生入学开始,他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方方面面。学习上,他是学生们爱戴尊敬的好老师,课堂上,知识翻飞,因材施教,测量学基本概论到角度测量、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再到控制测量等知识点,他总是胸有成竹、信手拈来。课内外,他常与同学们反复探讨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每一位同学的求知求问。
生活中,袁老师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思想状态,定期谈心,了解学业需求,还常常走进寝室,关心同学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袁德宝常常鼓励同学们珍惜宝贵的求学时光,用好学校平台和资源,力争在毕业时结出硕果。
“增强专业能力,继续深造或是走向更好的工作岗位,发挥个人价值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是他对每一名毕业生最真挚的寄语。每当毕业生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他总是倾囊相授,剖析机遇与挑战,化作同学们最坚强的后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导师意切言实的教诲与班级取得的优异成绩形成了教育闭环。
2020级测绘工程1班和2021级测绘工程1班,大学期间学风浓郁,大家你追我赶,终不负所望,共17人获得保研资格,推荐免试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细研深究出新知,勤学笃行结硕果
袁德宝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潜心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在矿区沉陷监测领域,他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开采扰动与地表沉陷之间的关联规律。他带领团队运用空天地协同监测机制,开发出一系列高效的监测装备与系统,为露天矿边坡和井工矿的开采沉陷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研究期间,袁德宝老师以及他的团队首先聚焦于复杂矿区沉陷的监测技术,通过分析开采活动如何影响地表稳定性,建立了一套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和地面监测数据的空天地协同监测机制,成功实现大范围、高频率、高精度的监测,及时发现地表沉陷的早期征兆。
在研制监测装备方面,袁德宝老师带领团队使用地面沉降监测仪、边坡位移监测器和地下应力监测设备在内的多种装备,实时收集地表形变、边坡稳定性和地下应力场的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系统。
他们开发了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预警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监测系统,实现了海量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沉陷风险区域,并及时预警,为采取预防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在矿山沉陷安全监测中深耕多年,从工业到学术,积累的经验方方面面,他所培养的研究生专业素养能力以及科研视野得到广泛提升。
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同煤集团、冀中能源、宁东矿区、鄂尔多斯等13个矿区,211座煤矿得到应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1亿元,为矿业安全生产、生态和环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项目鉴定委员会认为复杂矿区沉陷监测空天地协同机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袁德宝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的2016级硕士生周士强曾为他题写了一首诗:
羡袁师
袁门才俊气自华,
德育风华众人夸。
宝贵品质心中栽,
好运常伴育贤才。
老成炼就志高达,
师恩浩浩满天涯。
在教育的路上,袁德宝严慈并济,他不仅教导学生专业知识,更传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他的为师之道,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一抹温暖的阳光。
此时,我们用一首诗来抒发对袁德宝老师的感谢之情:“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酬问师》唐 刘商
来 源/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