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民大会堂
2024-10-22 15: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人头涌动、热闹非常的天安门广场区域内,与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区域的人流量形成对比的,是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很多来京旅游的朋友,或在京居住多年的朋友,都未曾来过这座宏伟庄严的建筑。

如今,我们就以普通参观者的视角,按照人民大会堂开放区域的既定路线,从一层到二层,欣赏一下这座东方建筑的杰作。

湖南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
湖南厅的屏风,是以洞庭湖、岳阳楼作为主图的。湘江水脉汇洞庭,再流入长江,进而连通长江流域各省份。这或许就是毛主席“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湖南解读。
辽宁厅,核心位置是沈阳清故宫的图案。
背景图案,是盘锦、锦州一带的红海滩。
万人大礼堂。
大会堂的东大厅,是重要国宾会谈的主要场所。一幅“清明上河图”局部图案的屏风,就是入口处。
这就是大会堂最出名的画作《江山如此多娇》,由傅抱石、关山月创作。根据资料记载:当时需要一幅大型国画,来体现大会堂的整个气氛。上级决定:由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此画。国务院批准了郭沫若与吴晗的建议:以毛泽东作的“沁园春”(咏雪)的词意为题材,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陈毅提出:“必须体现江山之娇,图中可见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雪皑皑的西北高原,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还要见东海。地理包括东南西北,季节变化有春夏秋冬,充分地体现多的磅礴气势。”而关于画中“须晴日”的表现,郭沫若认为:“须晴日那是解放前写的,如今已解放十年了,还不出太阳?我想应在画上出现大海波涛滚滚,升起一轮红日。”

三个多月后,完成初稿。周恩来审定时,提出画幅应加大尺寸,太阳需放大数倍。傅抱石与关山月当即剪了几个太阳模样,试看以后,最后选中一个最大的。后由毛泽东手书“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于其上,悬挂于人民大会堂。

上海厅的主图,是浦东新貌。
大宴会厅,见证了1959年以来的历次重大国事活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此举办国宴的场景,早已通过影视剧的方式传遍四面八方。
广东厅。
五岭逶迤腾细浪,以南岭为主图的背景画作,让人们感受到“红豆生南国”的气息。
新闻发布厅。
人民大会堂的另一幅名画《报喜图》。

作者:

申哥带你走天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