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分享
都是一幕暖心瞬间的传递
每一个故事
都是一段温暖力量的见证
在劲松,有这样一群人
TA们默默耕耘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用心倾听每一个声音
用爱温暖每一颗心灵
欢迎再次来到《社工心语》栏目
在这里,我们分享社工的点点滴滴
讲述那些平凡而又温情的故事
上期,劲小松给大家分享了
李少军“慢即是快”的工作之道
本期,劲小松带您走近
磨房北里社区服务站站长谢立莹的故事
一壶热水,温暖透析路
“闺女,我今天要去透析,家里的燃气突然不能用了,透析前我想烧点热水都不行,你快帮我想想办法。”一大早,谢立莹就接到了赵大爷焦急的求助电话。
85岁的赵大爷是一位尿毒症患者,子女住得远,所以平日里都是自己打理生活,这天是因为小区换了新的燃气表,大爷不会重新启动,导致无法在透析前用上热水,这才着急地给她打去了电话。了解情况后,谢立莹立马从家里拿来了烧水壶,先想办法给大爷烧好了热水让他安心去透析,等大爷走了,她才琢磨起燃气表的事儿。“开始我还以为是新表没重启,结果一查,大爷该买燃气啦。”
她先用自己的手机给大爷买了200元的燃气,又给大爷家带来了新的电水壶。为了以后大爷用气方便,还把大爷家的燃气表绑到了自己手机上。“这样大爷家燃气不够了,我就能立马给他充上,大爷也可以用电水壶烧水,不耽误他透析。大爷省心了,我工作也踏实。而且通过这件事,我还长了不少见识,比如一般家庭一天得用多少燃气,怎么能又安全又省气,这也算是我的一份收获吧。”谢立莹笑着说道。
多方携手,清除“钉子户”
社工工作,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你与我”的关系,而是“我们”的紧密相连。
“您看,就像刚才接手的电梯诉求件,我一个人可完不成。还得打电话联系包楼,让他加微信对接,再跟电梯公司沟通,大家互相配合,一起努力,都是为了把社区建设得更好。”她认真地说道。
今年7月,磨房北里社区在进行堆物堆料清理工作时,遇到了一位“钉子户”。这位居民在楼旁边堆了很多杂物,在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格外“显眼”,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环境,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邻居们有意见,社区工作人员也多次上门劝说,可这位居民就是不听,不愿意配合社区的清理工作。
“这时候就得靠大家齐心协力了,想要让社区保持整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能光靠一个人。我们联合了邻居、物业、执法队,大家拧成一股绳,终于把这个难题给解开了。顽疾清理了,小区环境卫生就有了保障,这就是大家相互配合的最好证明。”谢立莹说道。
调解纠纷,绝不“和稀泥”
漏水纠纷,是社区常见的难题之一。在一次调解漏水纠纷时,居民的心理价格和物业实际能赔付的价格差距过大,双方一直在金额上争执不下。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中立,把话说到前面去,两边劝解,避免矛盾激化。一边跟居民聊赔偿的‘心理价位’,一边跟物业沟通,看能否在合理范围内多给些补偿。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都在不断试探。我们这个时候能做的,就是保持中立,实事求是,不偏不袒。有些矛盾并不是一味‘谈和’就能解决的,需要尊重事实、遵守法律。”
“我们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居民,社区会尽最大的努力和力量去帮助她。但是如果达不到预期的话,也请她考虑走法律程序,社区有免费律师,可以到现场咨询。最后在慢慢地沟通磨合中,这个事情终于解决了。”谢立莹说道。
调解需要“和事佬”,但真正解决问题决不能“和稀泥”,调解工作是彰显利益平衡之“道”,调解结果是“合理”前提下的“合意”,谢立莹很明白这一点,在处理社区矛盾纠纷时,她也始终坚持着这个原则。
社区是最大的课堂,居民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条成长之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地前行。谢立莹就这样始终坚持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平凡的岗位上秉持着初心,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个微小的努力
都将汇聚成巨大的力量
萤火之光,也能照亮前行的路
就像谢立莹一样
千千万万的社工们
共同组成璀璨夺目的星阵
照亮无数人的前路
萤火闪耀,照亮你我
下期《社工心语》栏目
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