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下辖的“河北”铁瓦寺,与五台山之间的一段往事
2024-10-26 17: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河北之名何其多,此河北非彼河北

那年初秋,我跟几个朋友讲,我要去趟河北。

“具体要去哪里?玩几天?”“当天去当天回。”

“那最远也就能到石家庄了。不然你根本回不来。”

为啥是河北(省)?看来你没在房山区待过。难道不知房山区还有个河北镇吗?

好吧,我要去的就是这个房山区河北镇。于此探访的理由,乃是一座浅山中的铁瓦寺。

而流淌于铁瓦寺南侧不远处之大石河的沿途风景,亦美得出奇。

大西山间三条河,居中一道通“河北”

要说京西的诸山,以南口至八达岭一线的关沟为界,北侧乃军都山脉,南侧则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大西山。

于军都山脉蜿蜒流淌着的主要河道,是与潮河一道汇入密云水库的白河。

而畅行在大西山的主要河道,大致有三条:途经门头沟山区的永定河,几乎沿着京冀边界线流淌的拒马河(在房山区张坊镇一带,又分成南北两条拒马河),以及居于此两河之间、隶属房山区之大石河。

这大石河的景观带上,河北镇显得十分耀眼。

这里的河北,顾名思义~指的是大石河以北,而非黄河之北。

铁瓦寺之名,出自铁瓦寺殿顶那重约3吨的四百块铁瓦

而今的铁瓦寺,乃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修之物。

至于其缘起,大约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年间。然明代铁瓦寺究竟是何模样,并未见诸史料记载。

所谓铁瓦寺,实乃其中间位置的铁瓦殿之顶部,是由四百余块铁瓦铺就而成。这些铁瓦片,其长度为31厘米,直径为14厘米,每块重量约为8斤(4公斤)。

其具备文物价值之处,在于铁瓦表面的铸字,如“菩萨顶正德十年造”、“五台山菩萨顶铁瓦寺”、“天字号五台山万寿寺铁殿一所”等。

这至少说明一点,河北镇之铁瓦寺,是与五台山铁瓦寺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

菩萨顶上并无铁瓦,显通寺北却留遗迹

那么,五台山之铁瓦寺如今是否存在呢?

先说菩萨顶。此庙宇乃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

其居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此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后经历代多次重修。

及至明永乐年间,由于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菩萨顶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清朝康熙帝、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皆驻跸于菩萨顶。

清帝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且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然而,于今日的菩萨顶上,却并不存在一座铁瓦殿。且与菩萨顶相关的史料中,亦无记载铁瓦寺者。难道河北镇铁瓦寺的瓦片标记有误?

其实,在显通寺北五里许的东庄村西北山坡上,确曾有过一座分为两院之“铁瓦寺”。

该寺前院名曰法祥寺,后院则为台佛庵。

明正德八年(1513年)重修时,殿瓦一律换成铁瓦,故名铁瓦寺。

待抗日战争期间,出于用铁之需,殿瓦皆被拆毁。

根据《清凉山志》的记载,此寺创建于元朝。有明建铁瓦佛殿圣像之碑记、雍正四年重修法祥寺碑记等,前后院有观音砖塔两座,宗喀巴砖塔一座。

由此看来,铁瓦寺确实是存在过的。

已经消失的旧日万寿寺,其绝大部分时间名曰玉华寺

再说万寿寺,其并不存在于五台山现有的庙宇目录之中。

然有人做过调查,说今日之玉华寺,曾于明成化年间更名为万寿寺。其乃五台山内最为古老的寺庙之一。

该寺庙依山傍水,环境至为优雅。寺庙的正殿俗称罗汉殿,其殿宇中总共有铁罗汉350余尊,乃是明代的遗存。

这些罗汉殿内的铁罗汉,其造型极为生动,形态各异。只可惜,而今已然无存。

至于这座玉华寺之来历,可谓显赫异常。

玉华寺乃唐朝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和尚兴建。

这不空和尚为北印度人,曾被世人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另外三位是罗什、真谛、玄奘)。

767年,不空和尚派弟子含光、行满、纯陀在五台山建金阁寺,又建玉华寺。其奏请朝廷,将金阁寺、玉华寺等五寺封为国家道场。

玉华寺经唐、宋、元屡废屡兴,至明景泰年间只留基址,殿堂俱废。

1457年,径山愈公大禅师来玉华寺,偕门人蕴公一庵禅师,兴建大雄宝殿,水陆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楼、法堂五檀、钟鼓楼、方丈、廊庑、厨库等百十余间殿堂房屋,并铸造五百罗汉,并辟支佛舍利塔一座。

此后,成化帝于1481年钦造文殊金佛,供器俱全,派梁李二大监送玉华寺安置供养,并赐金额“万寿禅寺”(根据《重修玉华池敕赐万寿禅寺碑记》的记载)。

及至清康熙年间,玉华寺改为黄庙,是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乾隆朝又成为章嘉活佛五处驻地之一。

康熙、乾隆、嘉庆皇帝曾数次驾临玉华寺,且留下御笔楹联、诗句等。

可惜的是,多少年过去,该寺院早已被基本拆毁。只留下残垣断壁、塔基、青石碑文等。

游览河北镇的京城民众,多数不为到访铁瓦寺

由此看来,这河北镇的铁瓦寺,不仅见证了明清时代大石河流域之佛教历史,而且记录了五台山佛教庙宇的时代变迁。

其实,今日之铁瓦寺实在小得可怜,仅山门、铁瓦殿、东西配殿而已。

且此处庙宇,目前被划入河北镇政府机关的大院之内,并不能算正规的旅游景点。

待我游走于河北镇的山水村落之间,赶巧遇到生活在京城之内的好友。稍加打听,才知对方是来此写生的。

从她的口中获悉,来这里休闲之京城居民,亦不在少数。

但这些人并不为着什么铁瓦寺,有河北镇的佳山秀水与古老村落为伴,便足够了。


作者:

申哥带你走天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