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镇三户上榜!2024年第三季度“大兴区最美家庭”名单揭晓啦!
2024-10-28 16: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

礼贤镇邹燕家庭

马静家庭 聂百林家庭

评选为

2024年第三季度“大兴区最美家庭”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落实中国妇女十三大部署开局之年,也是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的第十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典型家庭示范带动作用,展现首都家庭奋进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风貌,切实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第三季度活动开始以来,得到了广大家庭的积极响应,礼贤镇共有三户家庭成功上榜。

邹燕家庭

处世吃亏心 交际退让心

生活节俭心 持家感恩心

展现新时代女性力量,用行动破解妇女创业难题。邹燕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事社会工作11年,2020年,邹燕发起“文兴匠艺女性微创业”队伍,为女性同胞提供手工制作、工艺品代工、面食烹饪、收纳整理等系列培训课程和就业机会。其中,因学习了“京味花饽饽”面食制作课程而受益的,就有来自北京甚至全国的女性同胞700余人。在邹燕的不懈推动下,《花饽饽制作技艺》已纳入北京市大兴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喜爱。

与时俱进承担社会责任,用智慧帮助地方增收创效。2023年底,邹燕带着花饽饽的非遗技术来到礼贤镇,申请在龙头村落户并传授花饽饽制作工艺。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邹燕成立公司、找场地、招工、培训,传授花饽饽制作工艺,解决23位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并使公司增收50余万元。

如今,她们的公司在龙头村成功注册“饽饽有礼”非遗特色品牌,先后建立连锁店135家,已并接待各级各类参观达1000余人次。有两位公司的姐妹更是因较高的制作水平,被评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称号。为了拓宽销售渠道,邹燕还自建了网上直播间,培养6名宣传带货主播,有效提高了花饽饽以及本地农副产品的销售量。

彰显大兴女强人力量,用大爱实现家庭事业双兼顾。在生活中,邹燕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而是努力发挥着一名优秀女性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每天回到家,她都会耐心地陪伴年迈的双亲聊天、散步,照顾老人起居;和丈夫一起做饭,互相宽心;主动倾听孩子的成长感受,引导孩子树立独立自主意识,成为一个拥有正能量与高情商的人。

邹燕的人生哲理在于,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充电”是在工作中发光发热的前提,工作和生活能够相辅相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马静家庭

爱党爱国 厚植家国情怀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孝顺长辈

爱岗敬业冲在前。马静自2017年开始在礼贤镇龙头村工作,作为一名老党员,她始终将村内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去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活动90余次,走访慰问和服务村民达1300余人次。

近年来,龙头全国文明村的名气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前来参观交流,马静自愿担任家乡宣传员,认真研读村史,不断走访村内老人补充材料。经过反复推敲,整理出了一套包含龙头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等内容详实的讲解词。

在对外宣传介绍时,马静接地气的讲述,感染力极强,受到一致称赞。在做宣讲员的4年中,马静年均接待来访人员120余次,5000余人。她还积极通过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抖音等平台,将村内特色“讲”给大家听,成了龙头村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马静的爱人苏连卫在她的影响下,始终牢记服务意识,自觉提升专业素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学习积累新兴管理理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如此,苏连卫还定期组织公司职工开展团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工作氛围的同时,努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迎难而上只等闲。龙头村是大兴区“百千工程”示范村,需规划发展多个工坊,成立公司是首要任务。马静一步步查询、学习办理方法,咨询客服,找财会人员请教。虽然历程艰辛,但1个多月后,终于成功办理下了公司营业执照。有了经验,后续村内执照申办、增项及新业务,她都不再害怕,因为她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农村“煤改气”惠民工程实施之初,多数村民反映说烧气不如烧煤、烧土炕便宜。为了更好推进工作,马静与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宣讲;还率先在家中实现煤改气,和家人一起给村民分享使用感受。现在,村民都愿意找马静说心里话,她也成了大家的“知心人”。

互敬互爱美名传。马静每天都会和丈夫去看望老人,送肉、送菜,补充生活用品,添置换季新衣;做了好吃的,要让老人吃第一口;夫妻俩给孩子买东西,必给大伯家的孩子多带一份。两家一有空,还会一起聚餐聊天,互敬互爱的情感,让街坊四邻羡慕不已。

马静的婆婆常和人说:“儿子、儿媳们一样疼我,都是我的孩子。我看,幸福就是一大家子一起经历酸甜苦辣,1+1大于2,就对了。”

聂百林家庭

孝悌为本 礼让为先 读书明理 厚德载物

亲情传家风 规矩立家本

聂百林踏实肯干,是家中的顶梁柱,妻子魏绪芹温柔贤惠,是家中的贤内助。夫妻俩一同侍奉81岁的老母亲安度晚年,供努力上进的女儿完成学业,用勤劳和智慧将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事必躬亲,报得三春晖。为了便于照顾体弱多病的老母亲,聂百林干起了个体职业。聂百林每天都会提早起床,为母亲准备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早餐。饭后,会陪着老人到小区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倾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如遇母亲身体不适,聂百林则会先搀扶老人回到家中,再手法娴熟地为她按摩腿脚,直到老人身体渐渐缓解。

同舟共济,乃得家和睦。五年前的一个冬天,聂百林的父亲突患重病,聂百林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无微不至地进行照料。魏绪芹每天下班后赶到医院帮忙照应。女儿聂娇当时正值高中关键期,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她坚持自立的同时,还会抽空去医院探望老人。

魏绪芹母亲身体同样不容乐观,今年夏天又患上了严重的心衰,父亲也一直带着半身不遂的病根。聂百林奔赴山东,将岳父岳母接到了北京。夫妻俩分工合作,魏绪芹在医院照顾母亲,聂百林则在家照顾老母亲和岳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终于康复出院。

耳濡目染,幸得孝道传。在女儿的品德教育方面,聂百林坚持身教多于言传。在他们的影响下,聂娇自小就乖巧懂事,有好吃的必让长辈吃第一口,常给爷爷奶奶洗脚。当学校组织捐款献爱心,聂娇也总是抢着第一个捐出零花钱;坐公交车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她就主动让座给他们。周末回家,聂娇都要给奶奶洗澡、按摩、讲学校的趣事,逗老人开心。

今年已经保研的聂娇,即将迎来人生的新起点。面对紧张的学业,夫妻俩教育女儿要尊重师长,乐于助人。父母恳切的教导和鼓励,给了聂娇极大的精神动力,如今的她,能够独立处理各种问题和困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

聂百林一家以爱为舟,以责任为帆,在平凡的生活中携手前行,绘就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动人画卷。

来源:大兴区礼贤镇

编辑:曹蕾

监审:赵亮


作者: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