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启动政府街城市更新,再现永安古城历史风貌
2024-10-29 18:0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永安古城是昌平区的前身,始建于明朝景泰元年,是一座集政治、军事于一体的重要城池。经历了500多年的传承发展,古城的整体格局和城市肌理依然保存完好。其中,昌平区政府街是贯穿永安古城的东西轴线,立足“永安坊”的历史基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

永安古城更新项目规划了“一环、一带、三轴、两区、多点”的空间结构。近日,昌平区启动政府街更新一期项目,以“永安坊”这一历史主线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融合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全新街区。项目包含四大子项目:政府街环境整治工程、四个历史再现节点、五个城市特色节点以及一个城市活力街区,预计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

1

环境整治工程:

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幸福感

政府街环境整治工程实施范围

政府街环境整治工程作为本次更新的重点项目之一,已于9月底全面完工。该工程西起西关环岛,东至东环路,全长1.8公里,通过道路改造与景观提升,实现了街道环境的整体提升。改造内容包括综合改造地上、地下老旧管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慢行系统,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生活环境品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通过打造一条景观休闲廊道,提升城市形象,建设一条与古为新的文脉传承街道、一条创新活力的宜居生活街道、一条新旧共生的景观休闲街道。

2

历史再现节点:

重现古城风貌,传承历史文脉

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效果图

四个历史再现节点包括文庙、小南门、永安公园角楼和北环路城墙。文庙节点以昌平二中门口两株古柏为坐标原点,恢复庙墙、棂门、泮池、状元桥,营造学子登科的美好氛围,展示文庙的历史景象和文脉沿革。

昌平二中文庙节点项目效果图

小南门节点充分利用现有东西两侧绿地,再现绿色城墙的门区形态,重点体现南城门、瓮城、永安桥及护城河格局的场地历史印记。

小南门节点项目效果图

永安公园角楼节点在现代的城市街角景观中复现古代角楼的意象,塑造古今融合、和谐统一的公园环境。

北环路城墙节点则以现存的古城墙砖石结构为背景,讲述古城墙的故事。

北环路城墙节点项目效果图

这些节点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不仅能够再现永安古城,存续历史文脉,同时具备展示、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形成具有历史与现代双重魅力的城市文化体验。目前,小南门、永安公园角楼、北环路城墙再现节点项目将于2025年2月落地亮相,文庙节点项目正在进行方案深化。

3

城市特色节点:

展现昌平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政府街城市更新示意图

五个城市特色节点包括西关物美、三角地公园、文化馆、城隍庙和昌平地铁站。三角地公园已在今年5月中旬建成开放,展现了昌平独特的山水文化记忆,打造成为具有公交历史文化主题的门户公园。

三角地公园

西关物美景观改造提升西关物美广场绿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小憩场所。

西关环岛物美项目效果图

文化馆更新充分利用和保留现状建筑,增加城市客厅、多功能厅、露天剧场/广场及公共服务等功能,满足当代城市发展需要,营造富有艺术感与文化氛围的城市会客厅。

城隍庙更新对原邮局楼宇进行拆除和重建,恢复城隍庙风貌,打造以历史为本底的城市生态公园、古城变迁的体验场、现代公共生活的生态容器、穿越古今的永安古城博物馆。这些节点在展现昌平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生活品质中起到关键作用。

昌平地铁站项目效果图

4

城市活力街区:

打造国际化、品质化邻里中心

皇城粮油片区将打造以全年龄层的日常高频消费为基础,以东方美学、先锋文化、个性社群运营为项目亮点,一个国际化、品质化、精细化、差异化的邻里中心。通过新消费场景的营造,对新产业动能的培育,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皇城粮油片区通过还原历史水景,打造滨水商业,激发街区活力、织补城市功能,构建“商业+公共服务+办公”的复合型街区产业生态。对园林局、皇城粮油办公楼等楼宇进行保留更新,通过外部立面改造、内部设施更新提升办公、酒店品质。对风貌不佳的鑫隆小商品市场进行了拆除改造,采用低层单体建筑的穿插式布局,融入坡屋顶、柱廊、石桥等仿古元素,展现昌平永安古城历史特色。

未来,昌平区将把政府街作为永安古城更新的发动引擎,全力推进实施昌平永安古城的复兴策略,深化街区控规,推动规划先行;开展老城体检,梳理更新资源;推动完整社区和社区嵌入式设施建设,提升老城生活品质;推动商圈更新和业态更新,营造消费新场景;加强更新谋划,继续推动政府街更新二期和更多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逐步实现昌平老城区整体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提升。力争通过“一年环境提升、二年涤故更新、三年魅力呈现,五年活力焕发”,唤醒永安城厚重文化底蕴,让老旧街区焕发出新的光彩,让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共享的乐园,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

内容来源:北京昌平、北京日报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