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东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从“国之大者”高度认识和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坚持“崇文争先”,创新写好“六字文章”,改革深化“六力提升”,全力在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续写辉煌。为全面展现东城区立足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充分彰显首都功能核心区作用的实践探索,东城融媒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五期《深耕发展厚植民生,建设好宜居福地》,敬请关注。
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提升,而民生的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东城区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在激活产业、促进消费的同时,下大气力抓好各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养专业的干部队伍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将东城建设成宜商、宜业、宜居的福地。
激发产业活力
宜商宜业“本固枝荣”
“高品质的商业空间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品牌相契合,东城是我们的落户首选。”前不久,意大利品牌CiaoSpace与东城区签约,其在中国的首家旗舰店即将落户信达中心。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效能明显,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摩根士丹利新设另类投资和期货子公司,国能工融的新能源基金、招商公路等REITs运管机构纷纷落地东城,保利、嘉德等艺术品交易龙头企业和光线传媒等传媒影视龙头企业总部也扎根东城。
筑巢引凤的同时,东城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盘活资源、激发产业活力:打造8个产业组团,以“标识+领域+清单”的方式提升产业集聚度,构建产业活力版图;围绕文化、金融、健康、数字经济产业,积极建设文巷、银巷、杏巷、硅巷四大产业集聚区,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东城区坚持服务护航,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在全市率先实现“证照联办+一照多址”叠加办理,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推动企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启动“紫金发展伙伴计划”,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精准服务……北京服务“东城样板”助力企业在东城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今年上半年,95家龙头企业及高成长企业来到东城发展。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是精准位置服务公司,在东城区的帮助下仅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战略投资,顺利注册落地并启动运营。“东城区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无限的商业机遇,是企业发展的‘福地’。”千寻位置董事长杨东朋说。
“五圈九街”上新
“烟火气”升腾“幸福味”
走进王府井百货大楼四层,全新开业的ED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带领观众走进时空之旅:在“史前岩画”展区观看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岩画图案,在巨型环形屏前了解纹样的演变,突破常规的动植物形象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描绘出“共生乐园”的未来场景。“既感受了历史,又体验了炫酷科技,太有意思了!”一位观众感叹。
市民打卡王府井百货大楼内新开业的ED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
近年来,东城区以“文化+消费”为引领,深化五大商圈建设,持续推出新场景、新业态、新品牌。王府井定位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街区,三年来累计引入158家首店、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前门“老字号+国潮”传统文化消费区人潮如织,老字号产品不断上新;隆福寺新添10万平方米文化新空间,戏剧、展览、餐饮等新店铺陆续入驻。
为了丰富消费供给,东城区连续多年举办“东城消费季”活动,以文化为核心引擎,融合商文旅体健多样元素,带来精彩纷呈的消费盛宴。
去年,东城区9条街巷入选2023年北京市级特色消费街区,四大类型特色商业街延伸至街巷,形成“五圈九街”商业消费新格局,将更多优质商品及服务供给带到百姓身边。隆福寺街区新开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售卖各类现烤糕点;承载着许多老北京人烟火记忆的崇文门菜市场即将回归崇文门商圈;一家家小而美的书店走进商圈和特色街区,成为居民精神的港湾……随着各类便民业态入驻,“五圈九街”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品尝簋街美食、到隆福寺看展、参加红桥市场非遗体验……刚刚过去的周末,东城区居民许娟没有出远门,附近的商圈和特色街区为她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在家门口就能乐享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许娟说。
增进民生福祉
倾力护航美好生活
中午,位于景山街道大学夹道甲10号的便民老年餐桌热闹起来,老人们围坐在桌子旁边吃边聊,6至10种菜肴搭配种类丰富的主食,营养健康,价格实惠。“我年纪大了,不想做饭也走不远,老年餐桌开在胡同里,真是太方便了。”居民张大爷说。
近年来,东城区围绕“七有”要求“五性”需求,全力推动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工作,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加大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服务供给,累计扩增优质中小学学位1.6万余个;统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托位数达到2035个,实现幼儿就近“入好园、入好托”;打造以北京医院、协和医院为核心的南北2个综合医联体,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达到4600张,建成养老助餐点116家,更多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在做好基础保障的同时,东城区着力提升百姓居住环境,提高生活便利性。
暖阳从露台一直晒到客厅中间,月季花在阳光中盛开,望坛新苑回迁居民苑女士住进新房1年多了。“变化实在太大了,以前平房又破又小,上厕所还需要排队,现在小区绿化优美,每家每户都有独立卫生间,方便多了。”苑女士满意地说。
望坛新苑居民回迁。
今年,东城区在东四街道、东直门街道新建两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可在步行约一公里的距离内享受到商业、文体、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多元化生活服务。“截至目前,东城区已建设2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128个社区,未来两年将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覆盖,让更多居民‘近’享幸福生活。”东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推进基层治理
“民声”共绘幸福蓝图
“这是社区公益律师为您出具的调解书,您确认没有问题,就可以签字了。”今年国庆节,崇外街道国瑞城东区社区社工刘益君和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居民家中,将经过多方调解后出具的调解书交到李先生手中。“真没想到,大过节的,社区办事效率这么高,太感谢你们了。”李先生高兴地说。
社工刘益君(右)将调解书送到居民家中。
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东城区发布“东城社工”品牌,几年来,3000多名“东城社工”怀着热情与赤诚,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东城社工 幸福万家”。为了增强社工基层治理能力,东城区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培育链条,打造懂技术、会方法、善服务的“东城社工”队伍,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和谐社会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东城区探索“小院议事厅”“小巷管家”等“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绘制出和谐共生的生活画卷。
推开前门街道“小院议事厅”的门,挂在墙上的照片记录了大大小小的恳谈会现场。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架空线入地、厕所改造……只要是关系到街坊邻里生活的,大家都会来“小院议事厅”唠一唠,通过充分沟通讨论消除分歧、化解矛盾,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在‘小院议事厅’的带动下,各社区自发成立了‘小板凳恳谈会’‘和谐新家园会客厅’等居民自治组织,不仅加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前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东城区把接诉即办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主抓手,深入开展“攻百难 解民忧”专项行动。今年,阳光都市小区电动车乱停放及公共活动区域被侵占、安乐林路周边无照游商等31项重点事项集中“攻坚”,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策划:郭佳 洪珊 乔斐 李帅 张博 黄明建
文字:庄蕊
图片:林萱 张传东 王峥 张维民 闫文 邓伟 苏国治
部分图片来自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