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国门!通州签出自主培育种禽出口首证
2024-11-01 21:5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chua~”2023年6月15日,凌晨3点,来自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的1.65万羽“京红1号”高产蛋种鸡和“沃德188”白羽肉种鸡经北京海关检疫合格后,搭乘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经中转后抵达8596公里外的坦桑尼亚,标志着我国家禽良种首次“飞”出国门。

成功出口的背后,得益于北京海关的统筹与通州海关等部门建立的资源共用、信息共享、高效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

本期“营商环境风景线”,发改君将为大家解读通州区的创新案例,看TA们如何助力自主培育种禽出口实现“零突破”↓

海关业务上线,落地夯实基础

城市副中心通过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互助共促、合作共进”的“四共”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联系沟通机制作用,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多项海关业务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23台自助终端机成功上线海关业务,并依托一体化平台延伸至通州区21个街(乡)政务服务中心。外贸企业经办人员可在自助终端机上办理进出口申报、原产地证书打印、出境伴侣动物检疫等20余项海关业务,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

同时,通州海关指派“企业服务管家”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涵盖企业申办进出口收发货人、报关企业资质、备案资料变更等业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帮助企业用好、用足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成立专班,破解种禽出口难题

近10年来,我国家禽育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但想让自主培育的优良种禽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并非易事。

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品种“京红1号”和首批自主培育的快大型(饲料转化率高、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白羽肉鸡品种“沃德188”均出自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凝结了企业多年的研发心血。

此前,我国尚未实现自主培育的种禽出口,相关企业须经检验检疫、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等流程方能出口。时间长、流程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通州海关作为承担北京海关关区出境活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隶属关,在了解到企业的出口需求后,第一时间实地调研,掌握企业关注的出口检疫要求、申报程序、注意事项、风险隐患等问题的堵点所在。

与此同时,成立种禽出口专班,积极对接农业农村等部门,快速完成出口种禽孵化场、父母代养殖场及周边卫生环境确认工作;指导企业取得农业农村部出口许可,建立种禽出口“绿色通道”;商请海关总署,快速制定出口坦桑尼亚的种禽卫生证书样本并获得对方认可;协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做好疫病检测技术准备;打通检疫全流程。

高效通关助企拓展国际市场

为了减少现场检验检疫工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通州海关采取远程监控监管新模式,打造专用远程音视频支撑平台。企业在得到海关指令后与其连线,通过实时音视频通话,实现海关与查检作业现场的联动。海关关员通过视频连线,在企业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查检作业。在北京海关工作专班全流程统筹安排下,通州海关梳理出口报关报检、疫病监测检测、环境卫生调查、卫生证书签发、出口前临床检查和监管、中转跨关区协调、应急情况处置等7项内容,逐项提出落实措施。整个出口通关过程高效顺畅,种鸡苗从国内孵化出雏到国外落地全过程控制在72小时内。

在高效对接工作机制的多项举措推动下,我国自主培育种禽出口实现了“零突破”,为企业拓展种禽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接受度,促进企业建立更多合作关系,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高效监管

便利通关

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为中国良种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